迪戈加西亚岛
基本信息迪戈加西亚岛(Diego Garcia)是印度洋中部查戈斯群岛(Chagos Archipelago)最大和最南端的珊瑚岛。人口约4,500,全岛为向北开阔的V字形珊瑚环礁,中央潟湖长24公里,宽6.4公里,是天然良港。

地理位置在南纬7°20′、东经72°25′,距南亚次大陆最南端1,900多公里。位处好望角、新加坡、红海、澳大利亚间多条航路的会合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
气候地形面积27平方千米。为一珊瑚环礁,长65千米,平均宽0.5千米。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不足1.8米 ,涨潮时部分低洼地区被淹没。位于中央的潟湖长24千米 ,宽6.4千米,水深10~20米。包含一个V字形、外缘有沙的砂礁,长约24平方公里(15平方哩),最宽处约11平方公里(7平方哩),还有一座潟湖向北端敞开。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4~29℃,绝对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2℃。多可可、棕榈、椰子等树。[2]
历史沿革1532年葡萄牙人迪戈加西亚到达,
1810年被英国占领,为英属毛里求斯属地,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属毛里求斯。
1965年脱离毛里求斯成为英属印度洋领地之一部。
1965年成为英属印度洋领地的一部分。向为远洋轮船的燃料补给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为英国空军基地和重要海军停泊港。
1966年英美签订协议后,成为美国在印度洋的重要海空军基地。还建有现代化的军火库和通讯中心。
1970年代初最後一批种植园的劳工及其家人被迁至毛里求斯,以帮助美国发展军事通讯设施,这是美国根据1966年英美协议建立的。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此岛发展为海空军基地,因而激起那些希望印度洋地区为非军事化地区的该区沿海国家的强烈反对。在1990-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2001年阿富汗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初始阶段期间,美军有许多次是从迪戈加西亚发动空中作战。
1990年代末,来自查戈斯群岛(包括迪戈加西亚)的岛民要求重返家园,2000年英国法庭裁决1971年要他们离开该岛的禁令是不合法的。不过,英美官员仍然反对他们再回来定居的企图。[3]
经济发展主要为军事设施服务和从事渔业、采集椰子、龟壳与制盐。早年椰仁干生产为仅有的经济活动,1970年代初最後一批种植园的劳工及其家人被迁至毛里求斯,以帮助美国发展军事通讯设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