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荪
徐仲荪简历徐仲荪(公元1876年—1943年),原名徐伟,男,汉族。辛亥革命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烈士的胞弟。
徐仲荪平生1906年1月,徐仲荪随兄徐锡麟及陈伯平、马宗汉、王金发、范爱农等人赴日本留学,鲁迅、陈仪等人专程到横滨码头迎接。徐仲荪作为光复会会员,一起参加了反清斗争。徐锡麟举事失败后,徐仲荪在江西九江码头被清政府逮捕,惨遭酷刑,但始终未暴露自已革命者的身份,清吏无奈,判他十年监禁,直至辛亥革命胜利才出狱。1912年2月,浙江军政府派卢宗汉、徐仲荪等去安庆将徐锡麟等人的遗骨运回浙江安葬。当他们的灵柩运抵杭州时,浙江军民举行隆重的迎柩大会。为纪念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等烈士,徐仲荪等人设立了“徐公祠”,并组织200余人的“徐社”,蔡元培先生专门“徐公祠”撰写了《徐烈士祠堂碑记》,徐仲荪被推举为首任社长。之后,应浙江省都督汤寿潜之聘,徐仲荪出任浙江杭州禁烟局局长。1915年去杭州文澜阁修补《四库全书》,任总校之职。1928年任教于春晖中学,与马一浮、夏丏尊、刘质平等人共职。晚年在绍兴创办国学研究社。1941年绍兴沦陷后,因拒绝当日本人翻译,被断口粮,无奈以糠充饥,噎食而亡。
徐仲荪一生既不喜官,也不涉商,常以书卷为伴,会友评书为乐。他看不惯官场腐败(指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曾多次婉拒官府任职。曾写诗:“闲来写字街头卖,不受人间造孽钱”,自甘清贫。
徐仲荪轶事徐仲荪是一个广于交流的人,他经常与章太炎、马一浮、李叔同等人探讨国学,交流佛经。1929年,弘一法师(李叔同)五十岁生日到绍兴白马湖,徐仲荪提出“放生”之事,大家一致赞同并当即付之行动。事后,弘一法师专门写了《白马湖放生记》。
徐仲荪爱好国学,常与章太炎进行学术交流。太炎先生十分敬佩徐仲荪的文学功底,他以端砚作贽见礼,将儿子章奇托拜徐仲荪为师。章奇时虽年幼,但已能用大笔书写对联,只因人太矮,要用大凳垫小凳才能书写。章奇曾写对联一副送给徐仲荪。对联的内容是唐朝王勃的名句。上联为“落霞与孤鹜齐飞”,下联为“秋水共长天一色”。上款题“仲荪大伯雅正”,落款写“七岁章奇敬书”。1936年章太炎病逝,追悼会上,徐仲荪以好友代表身份作文悼念。
徐仲荪功绩一是徐仲荪修补文澜阁的四库全书。从1915年开始,历经十个春秋,跨跃“乙卯补抄”(属民间自发)和“癸亥补抄”(属官府行为)二个时段,其间既捐款又出力,一直担任主角(总校)。由于“修补”有功,解放初徐仲荪(总校)和堵福诜(监理)画像一直悬挂在文澜阁,以供后人瞻仰。二是徐仲荪在绍兴创办国学研究社,为宣扬国学文化作出了贡献。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徐梅生传》中曾对徐仲荪评价:“次伟(徐仲荪),宁静不趋时尚,徜徉山水间,玩宋明儒者之言,佐以禅悦,最有父风”。
参考资料:《绍兴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徐锡麟史料》、《绍兴名士家世丛书——徐锡麟家史》、《灵悟随笔》、《李寄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