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文
简帛文简帛文,中国古文字。指秦至汉初保留着篆隶写法的、刻在竹简或写在布帛的文字。

“简帛”连言,自古而然,陈炜湛先生已有详论。现代学者也常常把简、帛相提并论。
秦至汉初的简帛文字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要的发现之一,受到海内外极大的关注。分类从字体上大致分为三类:
1. 楚系简帛文,字体为战国古文
2.秦至汉初简帛文,字体为篆隶(也叫古隶)
3.汉中期之后的简牍文,字体为隶出土的简帛文字材料情况简帛名称
出土时间
数量
字数(字)
四川青川木牍
1980年
1件
146
甘肃天水放马滩简牍
1986年
460枚/4件
不详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
1993年
800余枚
4000以上
湖北江陵高台木牍
1990年
4件
142
湖北云梦睡地虎秦简
1975年
1167枚
近3.8万
湖北云梦龙岗秦简
1989年
约277枚
约3000
湖北荆州周家台秦简
1993年
381枚
不详
湖南里耶秦简
2002年
3.6万余枚
不详
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
1974年
28件
约12万
广西贵县罗泊坡简牍
1976年
10件
408
安徽阜阳双古堆简牍
1977年
3件
不详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
83-84年
1236枚
3.5万
湖北云梦大坟头木简
1972年
1件
222
湖北江陵凤凰山简牍
73/75年
566枚
2000余
湖南阮陵虎溪山汉简
1999年
约800
不详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
1972年
约4900
约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