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额墨,锡伯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锡伯族原聚居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等省,以渔猎为生。18世纪中叶西迁以前,曾与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杂居,信仰萨满教,在祭祀、跳神仪式中使用的萨满鼓,锡伯族称之为额墨。

鼓框扁圆形,用木制成,框内置有数十个小铁片。鼓面直径45厘米~50厘米、鼓框高3.5厘米~4厘米,单面蒙以驴皮,鼓面绘有颇富民族特色的花纹图案,鼓心为一轮红色太阳,在太阳中卧坐着一只黑色雄狮般的獒狗,太阳外围有七片莲花瓣纹,这种图案与本民族的历史传说和自然崇拜有密切关系。鼓框内置有十字形铁架,鼓框外围缀有丝制黄缨。 演奏时,左手持握鼓框内十字铁架,右手执木制鼓棰敲击鼓面,既有咚咚的鼓声,又有铁片碰撞鼓框的金属声响,发音浑厚、响亮。无固定音高。额墨原只用于萨满教祭祀仪式场合中,是宗教乐器。现已用于各种节日、庆祝丰收和民间集体舞蹈中。奏者多为男子,人数众多,每人一鼓,边奏边舞,舞蹈动作幅度大,并常用鼓面组成画面。振奋人心的隆隆鼓声,加之粗犷矫健的舞蹈,表现出锡伯族勇敢豪放的民族性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