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务水库
概 述

严务水库又名“庆云水库”,因其位于庆云县北部严务乡境内,现多称“严务水库”。严务水库为解决庆云县苦水区十八苦村饮水困难而建,1993年10月开工,1995年底竣工,总投资4800万元。库区东西长2.56公里,南北宽1.2公里,坝顶高13.5米,设计蓄水位11.5米,库容1525万立方米,年调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修坝7520米,动土168万方,整个工程历时千日,投资4800万元,属全国中型平原水库。
严务水库主要为庆云县北部严务乡境内苦水区农村生活供水,其次为农业灌溉。水库由围坝、入库泵站、泄水洞、引水渠、截渗沟、管理房、入库公路和输变电工程及通讯线路组成。 再者,严务水库还成为了庆云县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区,在向游客展示着其非凡的一面。
建设经过古时,庆云县有“苦海沿边”之称,因其地处黄河流域下游,近邻渤海,长期受海水浸染和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影响,使得全县有80%以上的地区浅层地下水苦咸,矿化度高出正常饮用水的10倍以上;深层地下水氟高碘重,碘、氟含量高出正常饮用水的2-3倍,地下水水质普查,结果显示:该县境内的深、浅层地下水均不符合安全饮水标准,不能饮用,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以严务乡为中心的“北十八苦村”和以尚堂镇为中心的“南十八苦村”更为严重。
“冬天吃雪水,夏天吃雨水,春秋喝坑水”,这成为苦水区百姓吃水的真实写照。又苦又咸的地下水,使得外来走亲串友的客人喝了就拉肚子。遇到大旱之年,苦水区的群众就要到10多里以外的村庄去拉水,饱受了缺水之苦。能喝到放心、甘甜的水,成为苦水区百姓多少辈子的希冀。
1992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到庆云视察农村工作,在听取庆云县委、县政府汇报时了解到,庆云县还有近70%的人吃不上合格的饮用水,对此他深感忧虑,当场决定要帮助庆云人民解决吃水难题。
庆云县在有关专家和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反复科学论证,决定在“北十八苦村”中心地带,建设一平原水库——严务水库,并于1993年2月拿出了《苦水区人畜吃水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逐级上报获批复。严务水库于当年10月批复立项,上级以“以工代赈”的形式补助给庆云县500万元的资金。
1993年10月26日,严务水库在庆云县北部严务乡境内破土动工。为支持严务水库建设,德州市也免除了庆云一季出河义务工的任务,相当于支援庆云200万元。
好事多磨,也许老天故意要磨砺庆云坚强不屈的意志,严务水库开工建设没多久,竟遭遇了多年不见的连绵雨雪天气,到处泥泞不堪,民工无法展开作业,工程进度非常慢,直到年底,筹建工程的前期工作才完成。为加紧工程进度,第二年春天,庆云县开始采用机械作业,并对外招标,先后由中国水电十三局、山东省第二水利工程局、天津市水利工程公司等单位参与施工。1994年10月完成严务水库的围坝填筑及附属建筑物工程;1995年年底完成库底垂直铺塑防渗、坝坡防渗衬砌,输水渠工程开挖,于12月30日11时,严务水库5台电机同时启动向库内倾注试充库。
严务水库两岸设有入库泵房,五台机组,提水能力10立方米/秒,水库北岸设有供水洞,东岸设有泄水洞,经省市专家验收评定为优良工程。由于水库大坝需要经一个阶段的沉积,1996年6月工程正式调水充库。
虽然严务水库的建设完成,使得吃水水源问题解决了,但要彻底解决饮水问题,需要大量后期的配套工程,资金缺口非常大,全面解决全县人畜吃水问题只能分步实施。15年来,庆云县以严务水库为水源,先后投资1亿多元,修建多处水厂,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使庆云30万人民彻底告别了吃苦咸水的历史。其中2005年,该县投资1045万元,从滨州簸箕李引黄入庆,实现了双线引黄。目前庆云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