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门钹,清式名称,由铁或铜所制,装饰在大门的左右各一个,成对称位置,其形状类似民乐中的“钹”,称为“门钹”,也似防雨戴的草帽,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扣在门的“铁草帽”,也有人称作门环。

自明、清两代,以至民国,用来敲门发出响亮的金属声,传至院里,当人听到会来开门。按宅第之分,造型、尺寸大小均有所区别。

门钹
门钹

门钹与铺首类似,周边通常取圆形、六边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带钮头圈子,上面有孔、穿钉、穿销,与门板结合在一起。自明、清两代,以至民国,用来敲门发出响亮的金属声,传至院里,当人听到会来开门。按宅第之分,造型、尺寸大小均有所区别。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王府、公侯、一品、二品府第大门可用兽面及摆锡环;三品至五品官大门不可用兽面,只许用摆锡环;六品至九品官大门只许用铁环。”

门钹上的金属环于门拉拢后两环交迭上锁,可防范外人闯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