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赵尔宓

个人简介(1930— )

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川成都人,满族,现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1951年毕业于华西大学生物系,现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为美国康乃尔大学高级访问教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在两栖爬行动物分类研究中,描述和命名38个两栖和爬行动物新种(或亚种)和2个两栖动物新属。与美国学者Kraig Adler合作编著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是全面系统论述我国661种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第一部专著。我国首批入藏考察的两栖爬行动物学者之一,为西藏增加8个新种和10个中国或西藏新记录种,并首次报道在墨脱希壤采到眼镜王蛇,将其分布范围向北推移了4个纬度,认为这是亚热带动物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汽通道向北扩散的证据。

科研成果1969年根据中科院下达的国防任务,参加云南毒蛇危害调查,进行动物实验中毒药物保护作用的筛选,制成“云南蛇药”;1973年作为首批两栖爬行动物学者赴西藏,与合作者发表有关西藏两爬动物论文12篇,专著1册,为西藏增加了7个新种和10种新纪录。对西藏两爬动物区系成分和地理区划作出了贡献。创造性地应用专业知识为国防和生产服务。1976年提出对新疆西部草原毒蛇危害的生态防治措施;1979—1980年命名新种“蛇岛蝮”,并提出它在蛇岛上的起源和演化见解;1992年首次提出“我国毒蛇咬伤的医学地理学”概念,指导毒蛇咬伤防治实践;筹组全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

学术著作创办《四川动物》、《两栖爬行动物学报》、《Asiatic Herpetological Research》3种期刊和《蛇蛙研究丛书》(已出11辑)。 主要依据爬行动物的分布首先提出在动物地理区划的西南区增加一个新的“喜马拉雅南坡亚区”。对西太平洋岛链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形成和温带东亚两栖动物的分布格局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