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浙

简介生 年:1936—
籍 贯:台州椒江
所在学部:地学部
当选年月:2001年
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先后在长春地质学院、中国科技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曾任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主任,校研究生部主任,地学院名誉院长,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第七、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称号。现为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徐世浙教授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科研教学工作,在计算地球物理方面卓有建树。他创造性地提出用构制保角变换座标网的方法,将数学上无法用许克变换的任意地形曲线变换为水平线,在国内外首次解决了任意地形磁场、重力场的曲线延拓和电阻率法二维地形改正问题。使地球物理场的计算更加准确和科学。80年代以后,致力于地球物理的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是国内最早将有限元法用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人之一,首次解决了计算地球物理中如2.5维电场的纵剖面的电位的计算、二维大地电磁场的地形影响问题等一些难题。他是国际上最早将力学中的边界单元法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人之一。国外用有限元法计算电阻率法三维地形改正问题,需解一个含有50000个以上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用边界元法,只需解含不到100个未知数的方程组,效率提高几千倍。还将边界元法应用在位场延拓与变换、电阻率法、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大地电磁场和地温场模拟等领域的地球物理的数值计算中,首次解决面激发极化异常、复杂物性分布的三维电场的边界元法等计算难题。
徐世浙教授出版第一作者的中文专著5部,其中《古地磁学概论》是我国第一部古地磁学专著,对我国开展古地磁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地球物理中的边界单元法》是该领域国际上的首部著作,国内出版后,由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译为英文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第一作者的论文78篇,获6项省部级奖,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3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