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面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作为中国的民间手工技艺,面塑(也叫面人)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封演著的《封氏闻见记.六》中有“玄宗朝海内设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施帷膜,有假花、假果、粉人面帐之属”句,新疆等地考古也发现有面塑制品残存,由此可见其承传至今的时期之长。且经过传播,全国各地也形成了各自的制作流派,有家传也有师承,至今不绝。

所谓的面塑,就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料和防腐剂,捏制成各种小型人物或动物形状,用于供祀或礼品。其中糯米粉,有较强的粘力和韧性,面粉有柔弹性与融合性,彩料主要是色泽艳丽。制作流程为:拌粉,用水把糯米粉与面粉按比例拌成团状;加彩,用不同颜料和防腐剂揉和进面团;发酵,在一定温度下经10小时以上发酵;制作,按要求凭图案或想象捏制出各种人物或动物。制作工具有拌粉桶、揉粉板、盛彩盘、剪子、固定面人或作配料用的小木棒或竹棒等。制作时要掌握的特点为“一印、二捏、三镶、四滚”,制作人物则讲究“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等。

该技艺现有师徒俩王冠开和丁逸儿传承,但均年过半百,无新的接班人,有关部门将予以扶持和帮助,列入保护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