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家村
窦家村位于山东省高青县高城镇东北方向,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滨博高速公路从村西穿过,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该村党支部3职,共有党员27名,全村人口640人,耕地1700亩。近年来,该村积极开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工作,不断加强村民自治,确保了党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推动了全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村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多年来,该村从未发生过一起刑事与上访案件,一直是政通人和、村泰民安,人人有事干,天天见效益,家家遵法纪,户户守诚信,扎扎实实不断推进了全村的小康建设。
一、扭住了一个关键--狠抓党建、提高素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能否实现。窦家村扭住党建这个关键不放松,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做文章,不断扩充新鲜血液。一是多方筹资,建成一块强阵地。今年该村投资6万余元,对村两委活动阵地进行了改造、整修,各室齐全、制度上墙、公开栏显眼……成为村里一大亮点。群众开会有了场所,党员学习有了地方。二是团结奋斗,形成一个好班子。团结的基础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窦家村,凡涉及人、财、物及关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由“三会”层层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会前多交流,会中可讨论,会后不扯皮”,大家都自觉维护着班子的团结。为此,该村党支部要求班子成员做到“六讲六不”,在这一作风的要求下,村领导工作中互相支持补台,在生活中情同手足。常常为工作和原则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生活中又都是互敬互助、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三是一套好制度,管好了人和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村党支部认为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好人,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党支部在全村建立了有关党组织建设、党员定期培训、经济社会及部门改造的制度30余项。每项制度有分管领导,有责任人,有监督人,有考核评比,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大家的制度大家定,自己定出的制度管自己。该村扭住党建不放松,以党建促发展,使社会经济全面启动,党支部重显生命活力,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
二、紧扣了一个主题--为民服务、帮民致富。
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党在新时期的伟大任务。为群众创造一个优良的致富环境,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窦家村两委多方筹资,把钱用在“刀刃”上,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硬化了村内路面2000㎡,修缮了1200米长的排水沟;投资3万元新打水井2眼,确保旱涝保收;投资2万元,新安路灯50盏同时整修了电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村两委非常注重科技在农民致富中的作用,每年组织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并未他们订购致富刊物……致富的愿望、优良的环境、全方位的服务,使该村形成了干群同心奔小康、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喜人局面。
三、净化了一方水土--和谐相处、民乐村安
该村党支部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是在坚持依法以德治村中,一直注重了对村全体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农闲时节,以村民大会的形式,先后请市、镇司法人员来宣传各种法律法规,使村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其次是大力构筑精神文明载体。投资5万多元,建成了文明一条街,安设了健身器材,设立了读报栏、宣传栏,墙上刷写《村规民约四季歌》、《村民文明公约歌》等宣传标语,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修养。再是坚持易风移俗与树新风结合,提倡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卫生模范户”等创建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该村已有85%以上的户达到创建标准。“帮扶弱势群体,构建和谐村居”也一直是该村工作的主旋律,逢年过节,村里给十几户困难、贫困户送去救助金及食用油、米、面等生活用品,今年还协调县残联等部门免费为村民做白内障手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村支部的温暖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