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碘
制备制备一氯化碘的方式,是直接将两种卤素以1:1摩尔比化合:
当将氯气通过碘晶体时,即可看见一氯化碘的棕色蒸气形成,将之冷凝即可得深棕色的一氯化碘液体。过量的氯气会将一氯化碘转为三氯化碘,此为一可逆反应:类别小分子共价化合物,互卤化物溶解情况溶于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冰醋酸。用 途用于制农药增产灵,也用作分析试剂、催化剂等。溶于冰醋酸后用于测定油脂的碘价,也用于有机合成。
其为一个亲电性碘的来源,用于某些芳香族碘化物的合成。ICl也可切断碳-硅键结。
ICl亦可对烯烃的双键进行加成反应,产生氯碘代烷烃:
当此反应在叠氮化钠的存在下进行,产生的则是碘代叠氮基烷RCH(I)-CH(N3)R'。
危险性质: 按危险货物品名表属酸性腐蚀性品。
制备或来源: 在碘上通氯至生成物完全液化,蒸馏收集100-101.5℃的馏分;或由在液氮中加入碘,反应24小时后,在常温蒸去过剩的氯而制得。
备注: 遇水分解成次碘酸和氯化氢。能与许多单质发生作用,如与钾、铝、白磷发生爆炸性反应,与铜、锑、砷、硒、铁反应激烈,与纳、镁、硫反应缓慢。与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氧、氯化物和碘化物。与有机物发生碘化作用,同时呈现氯化作用。相关化学方程式ICl+H2O=HIO+HCl
三氯化碘国标编号 81521
CAS号 865-44-1
中文名称 三氯化碘
英文名称 iodine trichloride
别 名
化学式 ICl3
外观与性状 黄色或浅棕色结晶。有催泪性和刺激性,易潮解。有刺激性气味,具强吸湿性,遇水易分解,在室温下能挥发
分子量 233.26 沸 点63-73℃(分解)。
熔 点 33℃
溶解性 溶于水,溶于醇、醚、苯、四氯化碳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3.20(-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作氯化剂及氧化剂,测定碘值及用作医药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作用。对皮肤有强腐蚀性。加热分解成一氯化碘和剧毒的氯气。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烟雾。吸潮或遇水会产生大量的腐蚀性烟雾。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物、氯气、碘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必须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防护服: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二氧化碳、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