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仓纳粟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社仓纳粟砖隋朝时期

传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社仓纳粟砖

长32.5厘米、宽16厘米、厚6.4厘米

这块砖上端残缺,有铭文为"大业五年十一月廿三口,纳社仓粟壹万伍仟硕(石)讫,仓吏刘口、史赵方、仓督刘冠、正李玑"。这是当时社仓向官府交纳粟粮的砖刻。据《隋书·长孙平传》记载,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长孙平为度支尚书,见天下州县多遇水旱,百姓不给,便奏令每年秋天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间巷,以备灾年救济百姓,名曰义仓,又名社仓,由社司掌管。但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统治阶级借口义仓管理不善,规定将西北诸州应交义仓的粮食都交到官仓,次年又将西北诸州义仓改归县级官府掌管。此砖记载了这一事实。[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