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
无动于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 释衷:内心。动,动作,触动。心里一点儿触动也没有,漠然置之(置之不理)。
出 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用 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 例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幺多的人,流了那幺多的血,他都~。”
近义词不动声色、麻木不仁,无动于中
反义词感人肺腑
灯 谜外感;木偶吊孝
区别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不动声色与无动于衷的区别在于,不动声色用于形容人的神情、动作,指对某事项外在没有反应,而无动于衷则用于形容人的内心不被打动、内心反应冷淡。
例:最后她还是说出了我早有预料却不想听到的那两个字,我只有不动声色地道:“分手吧。”随即转身离去。
我们不禁要问,那些面对着苦难的画面仍然无动于衷的人,那些看到了违法犯罪现象却不会愤然而起的人,那些对自己的懈怠和失职毫无歉疚的人,他们是否还有资格坐在地方官员的太师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