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峡
宝鸡峡 宝鸡峡从1958年开始建设,其间几经周折,终于在1974年完工,是陕西最大的造福于民的水利工程。也是宝鸡市人工修建的最大一条河流。春节期间,突然萌发走走宝鸡峡的想法,并且立即实施,收获是有一点的。
从渠首到斗鸡,要过两个隧洞,一为金小堡隧洞,一为斗鸡隧洞。也有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为福林堡遗址,一为金大堡遗址。要经过一个渡槽,即金陵河渡槽。再来说说新石器时代文化吧,据资料记载新石器时代为——距今约10000年至4000年前。 中国新石器时代和农业的起源在距今一万年以前,中国农业的出现大概与西亚同时,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
在距今七、八千年以前,中国已形成两大农业传统,即南方的稻作农业和北方的粟作农业。与当时的农业传统相适应,家畜饲养北方以猪、狗、鸡为主,南方以猪、狗、水牛为主。
在距今约6500-5000年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广袤的黄土地带兴起了一种在红陶上画黑彩的彩陶文化,考古学家把这种以彩陶为代表的文化统称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先民们把脚下的黄土烧制成造型独特、图案多样的彩陶,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这些彩陶既反映了当时的艺术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安徽蒙城尉迟寺等村落遗址和陕西华县元君庙、山东泰安大汶口等墓地的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对中国史前聚落和社会形态问题的关注。通过这段资料可以知道,宝鸡这块地方在1万年——6000年左右已经有人类活动了。炎帝比这更早一些,但是他们活动的痕迹已经找不到了。
第一个要经过林家村,该村名为“八百里秦川第一屯”,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叫法,根据西府一带的称呼,好象没有叫“屯”的,显然是后加上去的。要经过两段铁路桥,桥桩特别高,反应了山越来越多了。
当年为了修宝天铁路,解放军身系绳索,在峭壁上打眼放炮,全凭人工修通了宝天铁路。西北野战军19兵团筑路牺牲将士纪念碑在市内。
要经过滑坡灾害治理工程和金台森林公园。叫森林公园有些过了,叫

树林公园比较贴切。经过宝鸡剧团和基督教会。通往北坡金台观的“胜利桥”是1970年10月由礼泉人修建的,当时在宝鸡修渠的民工全是礼泉人,因为他们是受益区。宝鸡峡金陵河渡槽东面风景比较好,沿渠载了不少常青松树,成为冬季游宝鸡峡渠最为可人的亮点。渡槽上的铁栏杆刷上蓝漆,虽然起了保护作用,与渡槽的年代不太协调,有胜于无吧,起到防锈蚀的作用就可以了。再经过斗鸡隧洞,从东面出去,宝鸡引渭渠市区段可以说走完了。
归纳一条旅游路线:大坝—林家村-两座铁路桥-新石器时代福林堡遗址-滑坡灾害治理工程-金台森林公园-基督教会-宝鸡峡金陵河渡槽-新石器时代金大堡遗址-金小堡隧洞-斗鸡隧洞。其中金小堡隧洞东西不连接,路塌方已断,需要下到公路绕行,即下去再上来。
当前水的问题已引起全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且宝鸡也是全国缺水城市之一。如何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已经是个大问题。
先民之所以居住在宝鸡恐怕与宝鸡的水肥草美很有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