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统顺
生平简介吴统顺,1930年8月1日生于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一个普
吴统顺通农民家庭。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他16岁时才去北京读中学。初、高中先后就读于北京市立二中和北京河北高中。1952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以优异成绩进入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采矿系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期间,他先后担任学生会生活部长和班团支部书记。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简称矿山院)工作。矿山院是按前苏联专家的建议于1956年成立的。当时我国的采矿技术落后,设备简陋,大部分作业都是手工劳动。采矿科研如何进行,也只能靠大家探索。那时的科研方针是科研为生产服务。一批从学校分来的学生和从其他单位调来的技术人员,都被派往全国各个矿山,寻找服务项目。少数人留在长沙筹建办公楼和试验室。这期间他在矿山曾为制定凿岩爆破劳动定额,提高井巷掘进效率,从事过岩石分级、炮孔排列和装药方法的试验研究。
1958年末,去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1960年至1963年被派往民主德国福莱堡矿冶学院进修岩石力学和采矿方法。
成就为开发金川镍基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3年,吴统顺学成回国,次年初去金川镍基地参加矿山的开发建
吴统顺设。当时,矿山的巷道已由一般的木支护,改为壁厚为30~50厘米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支护,但仍未解决巷道塌方、变形和返工问题。巷道月进尺不足10米,严重影响了矿山的建设。吴统顺带领专题组进矿后,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矿山岩层破碎、地应力大、巷道开挖后很快出现变形是造成塌方、返工的主要原因。根据现场观察到的资料和他在国外学到的知识,与专题组同志们分析研究后,提出了短段掘砌、控制爆破和用混凝土预制块砌筑马蹄形拱的施工方案。由于试验方案科学可靠,加上井巷公司的施工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增强了方案成功的信心,生产试验进展较为顺利。施工中他和专题组科研人员分三班指导施工,跟班劳动。通过一个多月的生产实践,使月成巷速度提高到60多米,并且消除了塌方、返工现象。经统计,较原施工方法节约了90%以上的钢筋和木材,巷道成本显著下降。这种施工方法试验成功后,很快在全矿推广应用,加快了矿山的建设。该专题组在支护施工试验的同时,还埋设了大量仪器探头,对巷道支护的承载和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分析。此外,对该矿区的工程地质进行了宏观调研。根据观测资料,通过分析整理,在总结报告中就矿区的工程地质特点提出了该矿区龙首山脉处于隆起活动期,岩层破碎,地应力侧压大,巷道开挖后来压快等结论,这一结论不但对金川矿区生产建设的施工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在工程地质研究中也有重要意义。以上试验研究成果于1966年通过了原冶金工业部(简称冶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20世纪60年代末期,金川铜镍公司正式投产。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到70年代,其金属镍年产量始终在1万吨左右徘徊。当时主要靠露天矿提供贫矿,随着其开采难度的加大,矿石产量急剧下降,这样,矿石供应就成为提高产量的瓶颈,必须提高地下开采的产量来弥补矿石供应的不足。地下开采的难题,首先是采矿方法的选择。在金川矿区曾试验过分层崩落法、分段崩落法、上向分层充填法等多种采矿方法。由于矿石损失贫化大、安全条件差和不能稳产等原因,难以推广应用。
为了提高金川镍基地铜镍产量和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和冶金部从1979年起,组织全国采、选、冶等方面的科技力量,针对镍基地生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联合攻关。采矿部分主要由矿山院负责。吴统顺于1980年主持了金川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的技术攻关,通过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他制定了高进路、间隔回采、进路充填的试验研究方案,同时对采场顶板和间柱的承压变形显现规律进行监测分析。在矿山的配合下,通过专题组共同努力,历时两年多生产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由于简化了生产工序,加大了采矿进路的断面,使采场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为以后的机械化开采创造了条件。通过地压观测分析,掌握了采场压力和变形的显现规律,为改进和确定采场的结构参数,提供了可行的依据。这种采矿方法,于1985年通过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简称有色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之后,在金川矿区全面推广应用。该项试验研究成果“金川龙首矿下向高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方法”于1988年获有色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在金川镍基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攻关中,吴统顺不但承担了试验研究课题,取得了多项成果,而且还作为联合攻关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长年在现场负责全矿区采矿科研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由于他的突出贡献,1986年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和有色总公司的嘉奖,并被授予荣誉证书。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研成果于1987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有色总公司和国家科委科技进步特等奖。
工作经历1956~1958年 任长沙矿山研究院技术员。
1958~1960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
1960~1963年 在民主德国福莱堡矿冶学院进修。
1964~1975年 任长沙矿山研究院专题组长、工程师、室主任、副处长。
1975~1980年 在冶金工业部科技司、有色司负责科研管理、技术引进工作。
1980~1992年 任长沙矿山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2年 退休。
主要论著1 吴统顺.西德铅锌矿山开采技术的发展.长沙矿山研究院院刊,1981,1(2):41~54
2 吴统顺,叶粤文,等.龙首矿下向高进路采场胶结充填体作用机理的研究.长沙矿山研究院院刊.1982,2(1):10~19
3 吴统顺.散装炸药在地下金属矿山的应用.长沙矿山研究院院刊.1983,3(3):12~21
4 吴统顺,周晋华.我国金属矿山采矿科技三十年来的发展.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创刊35周年论文集),1984,41~47
5 洪戈,吴统顺.第十三届世界采矿大会论文集·中国有色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Sweden:第十三届世界采矿大会瑞典组委会,1987
6 丁向阳,吴统顺.胶结充填体动力强度的微观分析.矿业研究与开发,1993,13(2):8~13
7 吴统顺,等.采矿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8 吴统顺,等.中国冶金百科全书·采矿卷.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