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研究所概述能源研究所围绕上述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为中国政府部门制定能源发

展战略、能源发展规划、能源法规和能源技术标准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同时,能源研究所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咨询服务,为有关的国内外机构/组织、学术团体、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能源研究所与多个国际机构和多边国际组织,如国际能源机构(IEA)、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开发计署(UNDP)、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全球环境基金(GEF)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能源研究机构有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与美国能源基金会、壳牌基金会等国际上的民间组织有长期的合作研究关系。
能源研究所就中国与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与重点问题开展了许多有开创性、有价值的研究工作,为中国和国际社会贡献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包括:
◆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
◆2001-2020年实现GDP翻两番的能源战略
◆中国能源法体系建设
◆中国能源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中国石油资源战略研究
◆东北亚地区能源安全保障的研究
◆泛珠三角区域能源合作规划研究
◆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
◆中国中长期节能规划思路研究
◆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的途径和对策研究
◆家用空调器能效标准研究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
◆国家信息通报对案研究
◆亚太地区气候变化影响评价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情景分析
◆中国温室气体减缓技术对策评价模型研究
◆国家最少成本减排战略
◆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研究及配套政策研究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
能源研究所还成功地举办过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如“中英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能源研讨会”、“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战略伙伴合作:中国节能行动研讨会”、2005中国绿色照明国际会议、“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国际研讨会、可再生能源立法国际研讨会、北京可再生能源国际大会、“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融资研讨会”等。能源研究所还与有关国际机构和研究机构合作,每年定期举办“中-美-韩能源经济环境模型研讨会”。
按业务方向和工作任务,能源研究所设有5个专业研究中心、CDM项目管理中心、科研和国际合作处等机构。目前,共有研究人员近70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44人。另有中国唯一的综合能源刊物― 《中国能源》杂志社和从事新能源技术研发的北京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两个附属单位。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信息传播中心也由能源研究所负责管理。[1]
能源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归口管理。能源研究所是综合研究中国能源问题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以国家宏观能源经济与区域能源经济、能源产业发展、能源技术政策、能源供需预测、能源安全、能源与环境、节能与提高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能源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
历任所长韩文科

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韩文科长期从事能源经济、能源政策和能源发展战略分析的研究。对中国能源供需预测和能源规划、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安全与能源储备、能源价格改革、国际能源合作、石油和天然气发展战略、电力体制改革以及节能技术政策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先后参加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亚洲国家城市交通减少环境排放技术选择、中国利用国外优质能源资源战略与对策、中国石油进口战略、21世纪初期我国可持续的能源工业政策、西部能源发展战略、中国“十五”能源发展规划、电力体制改革等课题的研究和工作项目。
戴彦德

戴彦德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项目办主任、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全国能标委能源管理技术委员会主任、北京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戴彦德长期从事能源经济、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规划、能源系统效率分析以及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是国内著名的能源专家和学者、经常做客央视论坛、新闻会客厅、人民网强国论坛,接受各种主流媒体的采访,发表自己的观点。近几年主持编写出版书籍、教材6部,在国内外杂志、报纸发表文章30余篇,有多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专家介绍周大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讨会

周大地,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原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能源经济、能源政策和能源系统分析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报告,在中国能源进口政策、能源价格改革、能源结构优质化、能源效率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并在可持续能源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方面在国内外能源研究界享有盛誉。
张建民
张建民,研究员,长期从事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经济、能源、环境综合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方面有较高的学术成就。代表性的课题有“贵阳市能源环境规划与优化”、“深圳市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等。在曾主持与参与的研究项目中有9项获奖,其中,有1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有2项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表彰奖,有2项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有1项获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有2项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领域《中国能源》
能源经济和发展战略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重大的能源经济理论和方法;
研究全国范围和地区范围内的能源(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勘探

、开发、加工转换、输送、终端消费和供需平衡等能源经济问题;能源安全、区域和国际合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能源法规及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等提供科学依据。
能源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能源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理论方法
研究重大的节能战略和节能规划以及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和措施;
协助政府部门设计和实施节能社会工程、项目,指导节能项目评估和审计,开展节能市场的政策、技术咨询和信息传播。
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能源环境问题的理论、方法、政策及其对策,为国内有关部门制订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战略、政策和对策服务;
研究能源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政府有关部门制订政策和参加谈判提供技术支持;
开展能源环境领域排放清单、模型工具及其履约机制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可再生能源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的途径和措施,为政府部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应的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传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发展的信息,为国内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研究宗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为国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以及相应的能源法规、能源标准等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
与有关国际机构、外国政府、组织、学术团体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和学

术交流。为社会各界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能源研究所的研究范围涵概了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重点是围绕中国的能源经济、能源效率、能源与环境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开展软科学研究。
1.研究重大的能源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全国范围和地区范围内的能源(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勘测、开发、加工转换、输送、终端消费和供需平衡等能源经济问题,能源安全、区域和国际合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能源法规及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等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能源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理论方法,研究重大的节能战略和节能规划以及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和措施;协助政府部门设计和实施节能社会工程、项目、指导节能项目评估和审计,开展节能市场的政策、技术咨询和信息传播。
3.研究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的途径和措施,为政府部门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应的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传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发展的信息,为国内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4.研究能源环境问题的理论、方法、政策及其对策,为国内有关部门制订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战略、政策和对策服务;研究能源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参加谈判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能源环境领域排放清单,模型工具及其履约机制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合作交流能源研究所与国际上主要能源研究机构如国际能源机构(IEA)、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以及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韩国、泰国、印度等国家的研究机构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等多边国际组织,以及美国能源基金会、壳牌基金会等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 帮助有关部门起草了《中美科技合作协议书》关于能源效率合作的《附录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附录四》、可再生能源规划与政策的《附录七》,并促成了以上附录的签署。在上述附录下,协助安排了中美能效合作在热电联产、区域供热、工业过程控制、高效照明、政策研究、信息交流、融资等10个领域的系列活动;促进了可再生产业界的交流、企业家培训;围绕“十五”规划的制定和西部开发战略,开展了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交流与培训。 就能源领域的热点问题,能源研究所成功地举办过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如“中英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能源研讨会”、“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战略伙伴合作:中国节能行动研讨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国际研讨会、“2000环境、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展览会及研讨会”、“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融资研讨会”等。与美国环保局合作,每年定期举办“中-美-韩能源经济环境模型研讨会”。
研究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油气工业替代技术政策研究 广西利用国内外煤源的可能性及实施途径问题的研究
基础设施改革与监管研究
高耗能产业政策研究
能源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研究
中国天然气发电政策研究
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政策和东北亚各国间的合作研究
全国成品油分销体系规划
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新业务领域战略选择研究
2004-2006年度重点能源类资源产品季度信息报告
广东LNG项目二期市场研究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中国能源环境战略研究
气候变化与环境技术周—“可持续社区研讨会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涉及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相关问题研究
能源所与日本太平洋咨询公司“促进中日实施‘CDM’合作研究项目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
风电本地化发展思路 (一期) 风电本地化发展思路 (二期)
风电特许权项目实施跟踪评估和风电特许权项目规划建议
建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目标制度
帮助地方政府制定省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编制“十一五”可再生能源规划
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和法规政策研究
清洁生产机制培训教材编写和开展培训
中美风力发电商业化开发合作项目
先进能源发展项目指南编制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建议稿)起草和相关专题研究能源效率资源节约专项检查督查
加速DSM在中国的推广应用
小康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中国2030年能源燃料需求预测研究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宣传方案
“十一五”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专题研究
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情景2期)模型数据库中国温室气体减缓技术对策评价模型研究
发展中国家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中国能源政策综合评价模型综合2004年能源形势分析
中国能源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能源供求现状及中长期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