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报
戏曲报纸1民国三十一年(1942)在重庆创刊,民国三十五年lo月19日出上海版,期数另起。上海戏报社出版,四开四版、日报。首版专事报导上海乃至全国戏曲新闻消息,所涉有京、昆、川、越、淮、沪、粤等剧种。内容侧重各剧团动态,上海的新旧剧目和名伶近闻。其它版除分设“社会大舞台”、“爱萍室杂记”、“艺坛小唱”、“越伶小史”等十几个小栏目外,还曾辟过“声色圈”、“舞讯”两大副刊。第四版先后为京剧杂讯专版和越剧专版,分别对京剧和越剧的改良和革新作了大量报道,并重点介绍了上海和外地一些京伶、越伶小传、铁事、流派特色和演技水平,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了解上海戏曲界动态的主要专业报纸之一。约于民国三十七年2月上旬停刊,共存三百九十期。[1]
戏曲报纸2民国二十六年(1937)12月27日创刊,双日刊,上海戏报社出版,主干刘鹏,主辑刘幕耘,编辑邱人憨,梅兰芳题刊名。该报数度改版,先后用四开四版,六开四版,十六开四版形式发行。除设有“每月谈话”、“特写”、“吉光片羽”、“神秘消息”、“闪电新闻”、“闲话坤伶”、“扼要集”、“歌场尤物志”、“戏迷传”等栏目外,在各版上还辟常少白主编的“影与戏”,小陆主编的“越声”,刘菊禅主编的“剧学讲座”,幕蒙主编的“歌女号”,张乙庐、许黑珍编辑的“票友号”,谭伯敞主编的“越剧界”和崖琼编辑的“艺坛”等副刊。所涉及的剧种较广,主要有京、昆、越、汉、川以及评弹。连载长文有张乙庐的《老副末谈剧》、醉雪的《雪庐剧话》、刘菊禅的《皮黄戏身段谱》、俞振飞的《讨论‘红角儿’问题》、野鹤居士的《梨园外史》、直正的《锣鼓释》以及吴地的《越剧之编制》等。民国三十三年12月底停刊,共出一千三百多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