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安阳师范学院
大门

安阳师范学院简介

安阳师范学院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安阳师范传习所。1928年后,先后称安阳县立师范学校、安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平原省安阳师范学校、河南省安阳师范学校、河南省安阳第一师范学校、河南省新乡专区第二师范学校。1958年12月29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4月1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4月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安阳师范学院。

学校占地1637亩(规划占地2337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有三个校区,黄河大道校区为主体校区,占地1305亩,预留700亩,规划规模25000人;人文管理学院在文明大道校区办学,规划规模7000人;中华路校区承担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任务,可容纳全日制在校生2500人。学校有各类实验室96个,实验设备先进、仪器齐全,贵重仪器设备价值9000多万元。馆藏图书180万册。

安阳师范学院

学校现有在岗在编教职工1269人,其中专任教师842人,有教授84人,副教授25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539人。近年来,学校共有38位教师被评为河南省创新人才、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33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和河南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14人获得曾宪梓全国师范院校教师奖,有20位教师被国内一些著名大学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校现有本科专业49个,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等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此外,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学校现设20个教学院(部),即文学院、政法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软件职业技术学院,1个五年制基础教育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成立于2003年4月的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5200人。

学校现有一个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建有安阳市医药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殷商文化研究所、董作宾甲骨学研究中心等20个研究机构。公开出版《殷都学刊》、《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和《安阳师院报》,其中《殷都学刊》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2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2005年与国家对外友协、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等单位联办了中日甲骨文书法展。2006年经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批准,承担《中华殷商文化和汉字起源》国家汉语推广项目。学校先后多次承办殷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先后聘请96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长期聘请十名左右外籍专家在校任教。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中心工作来抓,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学校的教学水平排在全国487所普通高校的第147位。2007年1月,《中国大学评价》根据2003年以来全国各高校4年排名上升幅度的数据,评出了123所“中国发展最快大学”,其中河南省有8所大学榜上有名,该校排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之后。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的办学影响不断扩大,2005年被选为“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理事长单位。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教育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河南省普通高校先进党委、河南省高校五好党组织、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2007年1月召开的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建设硕士教育单位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着力点,优化结构,发展内涵,突出特色,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发展战略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结构优化、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突出特色等原则,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加强人文社科、理学等传统学科建设,充实工学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以本科教育为主,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对外合作办学,大力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具有一定学科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2000年以来,学校曾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河南省教育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河南省普通高校先进党委、河南省高校“五好”党组织、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两课”教学先进高校、河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科文卫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5次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单位命名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为全面落实学校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院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郑邦山 、 院长:骆平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