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多禄局长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历史该街已逾160年历史,有过3个名字。最初叫医院街,因为其东端有一所圣辣法耶医院(又称白马行医院,初建于1569年,后经几次重建,1975年停业,现为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所在,澳门回归后成为葡萄牙领事馆办公室)。到19世纪,街内有一代理洋酒的洋行,门前挂一大幅广告画,上面是洋酒的红底白马商标。居民早已认为医院是不祥之物,遂把该街叫做“白马行”。市政当局也于1869年7月正式公布该街为白马行街。[1]

到1942年6月,议事公局(即今市政厅)为了纪念曾任局长的伯多禄((Pedro Nolasco da Silva)诞生100周年,公布把该街改名为伯多禄局长街,但是,至今不少市民仍叫它白马行。

除了圣辣法耶医院外,街上还有一所列入保护名单的建筑文物,就是西端的国华戏院,近年虽已重修,但是其门面仍照原来的模样。过去戏院对面的钓鱼台原有一座3层的楼房(现已拆毁),曾是同盟会开办的濠镜阅书报社社址,作为半公开机关,宣传革命,组织群众。现时《澳门日报》社址,星光书店,圣公会澳门蔡高中学和浸信中学都在该街。街上鞋店不少,是它的一个特色。

[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