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行书七言联
【名称】陈鸿寿行书七言联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清代
【文物来源】西泠印社2008年秋拍
【尺寸】126×29.5cm×2
【成交价】RMB 61,600
【释文】爱竹少留枝策径,灌花分破箸书功。
【款识】陈鸿寿。
【钤印】「陈鸿寿印」(白),「曼生父」(朱)
【鉴藏印】「澄江奚光旭长寿之印」(朱),「德门居珍藏」(朱)
【备注】奚萼铭旧藏。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嘉庆二十一年为周春撰著的《佛尔雅》提写序跋。陈鸿寿于艺术涉猎广泛,而且造诣极高,他的篆刻出入秦汉,绘画精于山水、花卉,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他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穿插挪让,相映成趣,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他广泛学习汉碑,尤其善于从汉摩崖石刻中汲取营养,在用笔上形成了金石气十足、结体奇特的个人面目。笔画圆劲细插,如银画铁钩,意境萧疏简淡,雄浑瓷肆,奇崛老辣。陈鸿寿的隶书较之以往的隶书具有“狂怪”的特点,说明他有创新的勇气和才能,但在结字和章法上,用笔仍然属守古法,笔笔中锋,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