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塘镇
基本概况普宁市梅塘镇普宁市辖镇。1957年建乡,1958年并入里湖公社,1960年析建公社,1983年改设区,1986年设镇。位于市境西北部,面积73.1平方公里,人口9.3万。省道安(流)前(埔)

公路横贯镇的中部,县道梅(塘)棉(湖)公路连结榕江水运。辖梅塘居民管理区和泗坑、石鸟、涂洋、高埔、双湖、大宅、溪桥、西山、远光、新民、瓜园、景光、田丰、新光、桥光、长美、内光、内丰、内联、溪南、社山、安仁、大东山23个农村管理区。工业有服装、食品、美术工艺等。溪南竹帽遐迩闻名,长美陶瓷业有100多年历史。
基础设施梅塘镇水利基础设施较好,可供养殖水面5500亩,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9座,大小塘坝50余座,年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基本能够满足梅塘镇农业生产和人畜饮用水需要。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为主,油菜、芝麻、花生等其他作物为辅,已具备年产粮食1.4万吨,油料

1000吨,肉类1100吨,水产品总量1000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已经逐步形成山羊、生猪、家禽、花生、林果等主导产业。
梅塘镇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该镇已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完成了溪南、内联、泗坑、社山、新光、远光、涂洋、内光、桥光、大东山等村及镇区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受益群众近5万人,行路难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如投资350万元建设4公里长的溪南村道;投资200万元建设3公里长的内联村道;投资150万元建设1.5公里长的泗坑村白水岩大道;投资150万元建设长2公里浴龙路等社山村道;投资120万元建设1公里长的新光村道;投资100万元建设2公里长的远光村道;投资100万元建设1公里长的涂洋村道;投资80万元建设1公里长的内光村道;投资70万元建设1公里长的桥光村道;投资150万元建设镇区西路、镇卫生院道路、计生服务所道路的水泥路面。与此同时,该镇还投资150多万元完成安池线至田丰路段、社山村道、涂洋村道、内丰村道的路灯架设。
经济状况梅塘镇的乡镇企业已形成兴隆粮油、华丽工贸、渠山米厂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其他如石膏矿、轮窑厂,预制厂、砂厂等一批个体、民营企业更是蓬勃发展。2004年全乡工

业产值9700万元,境内石膏矿储量丰富,增加井口,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利税160万元以上。詹家槽坊B3天然矿泉水于1994年10月28日经过省级鉴定,同年12月30日,经中国地质矿产环境管理司复审通过,鉴定结果为重碳酸钙镁型含锶偏硅酸矿泉水,可作为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泉水最大允许开采量为2006年入冬以来,乡村两级积极组织老百姓备片石5000余方,先建成标准化泥结啐石路面,在此基础上动用装载机和压路机对路基进行了彻底的平整和碾压。为了降低成本,该村采取老百姓备片石,专业队伍加工碎石代替硬化中所需元石的办法,已备碎石4000余方,仅此一项可以降低成本2万元/公里,加之采取结合市场行情适时开工以压低业主承包价格,对比算账每公里节约0.5万元左右,总计节约金额12万元以上,大大降低老百姓的负担。该路长5.9公里,总投入约120万元左右,设立了公路硬化质量建设监督组、安全生产组、综合协调组,采取水泥倒退办法跟踪质量。
社会事业梅塘镇结合了全镇实际,制订了详细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发挥派出所民警的主力军作用,镇、村、派出所三级联动,开展以治赌、治毒、治抢和整治黑网吧为重点的整治行动。在安仁村捣毁一个牌九赌点,抓获多名参赌人员并予以治安拘留,查扣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小车、摩托车共73辆,缴获黑枪2支,取缔黑网吧3个,查扣电脑52台。
梅塘镇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建设,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件基础。梅塘镇把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放在农村建设的基础性位置来抓,在镇、村经济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改变过去“等上级投资,靠财政包揽”的做法,调动和发挥好在外乡贤支持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内外并举,集腋成裘,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累计投资470多万元,完成涂洋至西山路段、引榕南路远光至新光路段、梅云公路的水泥化建设以及圆山河桥的重建,解决了历年来悬而未决的“行路难”问题。同时,在投资803万元,完成社山学校等5所学校改建扩建的基础上,计划投资1000万元,在梅峰中学原址改建梅峰初级中学,解决3000多名中学生的就读问题。此外,该镇还推进卫生设施和市政重点项目的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民生建设当好角色 干部群众齐参与
据《揭阳日报》报道,在加快通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梅塘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当好角色,充分发挥农村和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地方的内在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掘。一是党政引导,当好“指导员”。该镇突出抓好村镇规划、村一级建设理事会队伍建设,特别是抓好长效管理,指导各村建立一系列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如大东山村制定的《大东山村维护公共基础设施有关规定》,对道路的保护维护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确保了通村公路有建有管。二是干部帮扶,当好“服务员”。镇包单元领导、包村干部主动念好“服务经”,针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打退堂鼓”、“不作为”思想抬头的迹象,及时“对症下药”,化解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同时切实对那些建设过程中村一级难以协调解决、可能影响建设进度的各类纠纷和矛盾进行综合协调、妥善处理,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全民投入,当好“主力军”。为“激发民智,挖掘民力”,各村多种形式引导大家树立主人翁姿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投工投劳,加快通村公路建设。
借力发展 打破资金短缺瓶颈
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现有镇、村经济底子非常薄弱,依靠自身投入远远不足,对此,梅塘镇注重借风行船,借力发展,以他人之势促自身前行,打破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瓶颈。一方面是以情引资,积极争取在外乡贤支持。该镇抓住在外商要能人众多,且大家都心系桑梓热爱家乡的有利条件,用浓浓的乡情感化他们,争取他们慷慨解囊支持家乡建设,做到“人心回归、乡情回归、资金回归”。另一方面以诚引资,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切实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和衔接,积极邀请上级部门前来视察工作、检查项目,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实效赢得上级部门的认可,以此来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争取资金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列入政策资金扶持项目,能及早启动,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到位地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让上级部门了解到具体情况,尽心尽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好事办实 民心工程聚合力
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完善地方交通网络,这是一项得民心、合民意的“民心工程”。对此,梅塘镇高度重视,决心把这一项好事办实办好。于是该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成了一批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如投资350万元建设4公里长的溪南村道;投资200万元建设3公里长的内联村道;投资150万元建设1.5公里长的泗坑村白水岩大道;投资150万元建设长2公里浴龙路等社山村道;投资120万元建设1公里长的新光村道;投资100万元建设2公里长的远光村道;投资100万元建设1公里长的涂洋村道;投资80万元建设1公里长的内光村道;投资70万元建设1公里长的桥光村道;投资150万元建设镇区西路、镇卫生院道路、计生服务所道路的水泥路面。与此同时,该镇还投资150多万元完成安池线至田丰路段、社山村道、涂洋村道、内丰村道的路灯架设。
民心齐,合力聚。这一批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建成投付使用,不仅赢得了民心,也凝聚了民心,这为梅塘镇在新的起点加快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