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门大庙湾天后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历史沿革该庙建于1225~1264年间(南宋理宗年间),建于田下山下。

1274年(宋度宗咸淳十年),迁址重建。庙后有一勒于1274年详述建庙由来的摩崖石刻,叙述建庙历史:福建莆田人林松坚林柏坚兄弟随做官的父亲落籍现新浦,某日二人遇飓风翻船,飘流至东龙岛,认为是天后所救,遂在东龙岛建天后庙。后又在东龙岛对面大庙湾再建一座,两庙分称南佛堂与北佛堂。二次大战后,该庙颓废不堪,南佛堂废塌,只余北佛堂。一直以来,珠江一带渔民每年天后诞都要到宝安南赤湾大庙朝拜。

1840年(清道光廿年)、1877年(光绪三年)、1962年三次重修扩建 ,已无复七百年前林道义初建时之形状。

1949年之后,香港渔民改往北佛堂膜拜,每逢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宝诞,港九水陆居民,纷纷前来进香,祈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大庙”的体制,为全港之冠,这就是“大庙”名称的由来。

建筑格局该庙为一座三开间的单进殿宇,外貌宏伟壮观。庙里大殿供奉天后娘娘神像,右偏殿有一座铜钟。庙内设有天后娘娘的寝室,内有龙床。庙前辟有小广场。

历史文物庙门额为1877年(光绪三年)陈崇韬题写,正殿内有1804年(嘉庆九年)铸香炉及刻石碑一个。其大门右之铜钟为1840年(道光廿年)所铸。 庙门石刻对联:“圣德如天,万国梯航瞻日月”;“母仪配地,千秋俎豆镇山河”。[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