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作风
民主作风指领导干部善于发扬民主,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作风。党的民主作风,是我们党实现正确领导,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主要表现党的民主作风主要表现在:遇到重大问题,能在领导班子中进行充分讨论,集体做出决定,而不独断专行;平等待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同志间关系融洽;关心和支持下级工作,注意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勇于承担责任,等等。培养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的途径:一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干部思想水平,使他们自觉树立民主观念,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二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一切重大问题都要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讨论决定。三要搞好群众监督,采取民主评议的方法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
民主作风是廉政的保障党的民主作风是建立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础之上的。领导干部要抱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搞好民主作风建设。当然,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需要在领导工作的实践中锻炼,民主作风的养成同样需要磨练。只要各级领导干部真正从形势任务和职责使命的要求上,切实认清树立民主作风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党的良好的民主作风就一定能够形成。
社会主义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和成功经验。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养成并坚持民主作风,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因此,如何从加强领导干部民主作风着眼,提高廉洁自律精神,这是反腐败斗争中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
当前,腐败行为高发,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难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有的地方查办的领导干部案件中,60%以上是“一把手”;辽宁沈阳慕马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就有17人是党政部门“一把手”;湖北襄樊市委书记孙楚寅腐败案,牵涉“一把手”30余人。在“一把手”腐败案中,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不知民主为何物,没有民主作风。如,沈阳原市长慕绥新惟我独尊,独断专行到连市委常委会,也说不参加就不参加;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昭耀说:人事安排,对当时的他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打个电话或者开会时给有关的人员打个招呼就完事了;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是有名的官相十足,骂人多、办事不走程序;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戚火贵说一不二,是典型的土皇帝,人称东方市没有法律,只有戚火贵的“指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麦崇楷,平日我行我素,是个特殊党员,人送外号“岭南法霸”等等。这些人唯我独尊,飞扬跋扈,一手遮天的霸道行迹都是破坏民主的典型代表。这些事实从反面生动地揭示了领导干部坚持民主作风的至关重要,说明了必须高度重视、严肃看待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对保障廉洁自律的作用。
尽管如此,一些人对领导干部坚持民主作风的重视程度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单位在对干部的考核考察以及选拔使用中,并没有把民主作风水平视为“德”或“才”的重要内容。现实中认为民主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事,对个人并不重要、领导者独断专行,是工作方法问题、人无完人,民主作风差是可以原谅的缺点,甚至认为是有魄力敢于负责的优点的大有人在。诸如此类的认识和做法,既不利于增强党内民主,也不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民主精神体现了党性原则、法治理念、平等思想和权利意识,是以人为本的政治素质基础,也是严格自律的道德情感基础,有利于廉洁自律情操的养成。有民主才有真正的监督,才能促使领导干部正确对待群众,不敢凌驾于组织之上。所以民主不仅在政治上是腐败的天敌,在思想上也是腐败的克星。削弱民主作风就意味着向专断和特权的演变,而权力行使中的专断和特权是产生腐败的温床,对政党是这样,对个人也是如此。 一名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与廉政水平虽不能直接划等号,但二者具有逻辑和实际的相关性。民主作风强,内心就会谦虚谨慎,尊重组织,以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权利为重,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自然能主动约束自己,具有较高的廉洁自律素养。相反,藐视民主,视民主为赘物,心目中肯定没有群众和组织的位置,他们唯我独尊,崇尚特权,热衷一言堂,习惯家长作风,喜欢随心所欲自行其是,思想处于这种水平的人,必然会消极对待或积极反对约束和监督权力的制度、措施。带有这种特点的行为虽不一定是腐败行为,却与腐败行为的特征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和拒绝监督的同质性。因为,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行为见不得阳光,只得规避正常程序,回避集体决策,躲避他人视线,必然反对民主。排斥民主的权力不可能得到有效监督,会导致腐败的规律,决定了缺乏民主,作风霸道的领导干部,虽不一定就是腐败分子,但很难做到严格自律拒腐防变,有沦入腐败的巨大风险,很容易走上与腐败同流合污的歧途。 坚持民主作风,宏观上对党风廉政建设而言,具有固本培基,落实监督,收效长远的意义;实践中对防止腐败行为而言,具有针对性强,便于操作,实际效果突出的作用。在反腐败斗争中,一定不能舍弃对民主作风监督这一有力措施。由于腐败分子往往善于做秀,很多腐败行为又具有隐蔽性,所以发现腐败问题存在难度。但是,一名领导干部有没有民主作风,能不能执行民主集中制,时刻会有所表现,无法掩盖,不难了解并作出判断。故拓宽从民主作风着眼,警惕和防止腐败行为的途径,对消解监督腐败行为困难的问题具有实际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譬如,对前面例举的那类贪官,如果不是简单地把暴露出的腐败行为当作评价标准,而是同样重视对民主作风状况的监督,把他们破坏民主集中制的恶劣作风纳入监督范围,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那么,即使不能阻止他们走向腐败,至少可以防止腐败行为恶性发展,从而避免腐败行为造成更严重后果和更恶劣影响。 我们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明确民主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转变和加强民主作风的时日尚短,还在逐步发展过程中。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某些领导干部民主作风一时薄弱并不可怕,只要解放思想增强意识,它可以随着党和国家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强。但是,对民主作风问题不重视,对不民主的行为视而不见或不以为非却令人担忧,这样就失去了改善和强化民主作风最重要条件,当然也会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