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水镇
1、重庆市大足县龙水镇龙水镇历史悠久,建置于唐乾元年(759),距今1200余年,古有“昌州”之说,今有“五

金之乡”美名,历来是大足工业中心、交通枢纽、经济重镇。是西部最大的建制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级文明镇、首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重庆市“百镇工程镇”、市商业建设中心镇、市乡镇企业明星镇、市城镇化工作先进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示范镇。
龙水镇位于大足县中南部,处于东经105°45′,北纬29°32′,年均气温17.4℃,年均降水量1009毫米,濑溪河穿镇而过。城区南距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15公里,接元通乡、重庆市双桥区,北距大足县城14公里,与宝兴镇、棠香街道办事处相连,东距重庆城区90公里,与石马、玉龙镇相邻,西和珠溪镇接壤。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龙铜路、大邮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县级公路北可通潼南、安岳;东可到铜梁、壁山、合川、永川。乡村级公路网络如织。全镇辖10个社区、18个行政村,212个村(居)民小组,幅员面积9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96.67亩,城区面积8.47平方公里,总人口1347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8633人,城镇化率65.8%。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龙水镇组团成为大足县的副中心,到2020年规划人口20万人,城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发挥县域经济中心和商贸中心,工业重镇的职能。

与大足石刻相伴而生的小五金是龙水地方传统特色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五金机电、五金材料、汽摩配件、钢模铸造、农用机械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并带动商贸业的迅速发展与繁荣。辖区内有中国西部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全国最大的废金属市场,亚洲最大的锶盐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龙水镇按照“工业强镇、科技兴镇、产业富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展“一城一园一群一区一线”(“一城”指龙水城区,“一园”指工业园区,“一群”指五金市场群,“一区”指现代农业园区,“一线”指宝邮路一线),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2008年,全镇GDP达到30.16亿元,同比增长23.6%;工业企业总产值61.37亿元,增长63.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26亿元,增长131.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3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5亿元,增长30%;镇财政总收入实现1.2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330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增长20.26%。综合实力在市百强镇中排名第一。
目前,龙水镇正在迅速发展成为县城经济的核心区域,全力打造“重庆最具实力的经济强镇”和“中国西部五金之都”,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努力构建宜居龙水、文明龙水、法治龙水、健康龙水。
全镇有车站、码头2处,广播、电视接收站2个,垃圾池、箱、站250多个,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30000吨,公共厕所12座,路灯268盏,变压器146台,程控交换机1座,能容纳1.6万门,医院3所,医疗网点30个,学校43所,其中包括中学6所,小学37所,幼儿园40所,托儿所10所,公园2个,广场6处,影剧院1个,文化站1个,农

贸市场4个,专业市场3个,理发店60个,饮食服务120农,宾馆、旅馆、招待所36个,能接待6000人,停车场3个,能容纳320辆车。
主要资源:土地资源
旅游资源:龙水西湖属市级风景名胜区。
主要产业:小五金、锶盐化工、旅游业。
名优特新产品:永红刀、金忠刀、汪胜剪刀、碳酸锶等。
获奖情况:龙水镇1995年被评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99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58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被重庆市政府评为明星乡镇[1]。
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龙水镇龙水镇素有“文化庶地”、“鱼米之乡”之称的,位于越城岭下的河谷地带,湘江源流之一的万乡河和全新公路(全州县至湖南新宁县)南北纵贯全境,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全镇辖19个村委会,135个自然村,250个村民小组,人口4.82万,总面积27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01万亩(其中水田4.96万亩),水果面积5.6万亩,有林面积23万亩。2003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93亿元,财政收入4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9元,属广西“百强乡镇”之一。
境内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年产稻谷38000吨,水果9000吨,是广西商品粮和水果基地镇之一。盛产黄豆、花生、生姜、紫长茄、红芽芋、百合、青刀豆、辣椒、南瓜、马蒂等经济作物。优质水果有蜜梨、丰水梨、南丰蜜桔、脐橙、柚子、白果、葡萄、果蔗、布朗李、油桃、美国提子等,其中蜜梨连续四年荣获广西优质水果评比一等奖,白果被评为桂林市2002年早结丰产示范镇。两边山区盛产三木药材,有厚朴、黄柏、杜仲药材场3000余亩。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猪、牛、羊、鸡、鸭、鹅、兔成倍增长。龙水禾花鱼曾是朝廷贡品,经过提纯复壮的乌鲤禾花鱼更是其中珍品,荣获广西名牌农产品称号,被评为桂林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年产量达50万公斤。
该镇水力资料丰富,境内建有小型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4235千瓦,正在开发兴建的小型水电站6座,装机容量4000千瓦。矿产资源有煤、锡、钨、锰、花岗岩等,其中正在开采的塘前珍珠白花岗岩属世界极品。
境内有清乾隆年间修建的虹饮桥,“龙洞清溪”昔日为全州八景之一,清初御师谢济世的读书岩内碑刻甚多,水岩洞、舞狮岩等岩洞内景致千姿百态,与大仙水库的山野风光融为一体。
龙水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通讯网络覆盖全镇,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境内有龙水、亭子江两大农贸市场。
主要名、特、优产品介绍:
一、龙水乌鲤禾花鱼
全州县乌鲤禾花鱼,属鲤科,是鱼中精品,曾列为清朝年间朝廷贡品,素有“吃狗肉到灵川,品禾花鱼去龙水”之说。 近年来经过县水产技术部门提纯复壮后,该鱼以体肥肉嫩、骨少、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更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县龙水镇是全州乌鲤禾花鱼的主要产地,该镇群众在稻田中放养乌鲤禾花鱼,年放养面积达3万亩,年产鲜鱼450吨,鱼在水稻抽穗杨花时吃过禾花后,肉质味道纯正,产品现已大批量远销广州、南宁、桂林等地,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主要渠道,有“到了全州县,不吃龙水乌鲤禾花鱼就等于没到全州来”之说。
二、锥栗 锥栗为深山灌木植物,枝上果品可供食用,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其肉质细腻,粉香可口,回味无穷。近年来,龙水镇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发展绿色食品,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大建沼气池和推广省柴灶等生态新技术,使森林绿化面积大大增加,锥栗树木的数量也大为提高,现可年产锥栗30吨。每年11月大量供货,每公斤鲜品单价6—8元。
三、龙水青豆
龙水青豆属豆科草本植物,分五月、十月收割,主要集中在龙水同安、金田等村。该镇群众充分利用田埂等垄上种植,豆子粒大色青,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可制作豆类食品;年可种植两次,耐寒抗病能力强,产量高,易管理。年产50吨,价格3—4元/公斤。
四、全州蜜梨
全州蜜梨系全州县龙水镇九十年代初选育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1991年到1994年连续四年获得自治区梨类品种评比第一名。近年来,在全州县广泛推广种植,面积达2.5万亩。目前,龙水镇种植面积达3000亩,产量7200吨。该品种果大质优,单果重200—400克,果园形,果黄褐色,皮薄光滑,肉鲜白脆嫩、多汁无渣、清甜爽口,有蜜香味,削皮后较长时间不变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2.5%—13.5%,含糖13.6%,品味良好,品质上等。该品种8月中下旬成熟上市,耐贮藏,产品远销区内外,供不应求。
五、龙水优质米
龙水镇地处万乡河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量充沛,素有“万乡出白米”之美誉,优质谷生产具有悠远的历史,产出的优质米颗粒细长而不失饱满,纯白如玉,光泽鲜艳,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食之清香可口。目前全镇优质谷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总产量达8000吨,产品远销海南、广州、南宁、北海等地。
六、南丰蜜桔
南丰蜜桔系龙水镇80年代初选育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目前,全镇种植面积1500亩,年产量2500吨,主要集中在长井果场。该品种果小质优,面呈桔黄色,光滑、皮薄、味甜可口、清香味浓,是蜜桔类的精品。在价格上比同早、中、迟熟蜜桔高3到4倍。该品种10月底11月初上市,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七、紫长茄
龙水镇紫长茄自1998年始以来,开始由政府干部、职工示范创办带领群众种植,因经济效益较好,逐年种植面积扩大,现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紫长茄易管理,采摘期长(6月—12月),产量高,每年亩达6000余公斤以上,产品运销广东、海南等各大城市。
八、白果
白果又名银杏,其果实因营养丰富又具有降血压、降血糖等功效,而在市场上备受青睐。龙水镇种植白果历史久远,品质较好,面积较大,现已达4000多亩,特别是近年来该镇积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使广大群众充分掌握了白果管理技术,达到了速生早结丰产,2002年该镇被评为桂林市银杏早结丰产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