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展历程1985年,李登海研究员率先在我国成立了第一个民营玉米产业化的种子企业,并成为农业部育繁推销一体化试点单位。公司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紧凑型玉米育种,以一年三至四代的育种速度开辟着中国玉米育种的创新事业,总结出"紧凑株型+高配合力"的玉米育种理论。现已选育出10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其中43个通过审定,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38项植物新品种权。为确保育种工作再上台阶,在全国设立了32处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建设成遍布全国的国内最大的玉米育种科研平台,拥有216名科研人员,其中9名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公司与国内大专院校广泛合作,开展转基因、分子标记、单倍体诱导、细胞工程、辐射、航天等高技术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连续36年持续、不间断地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攻关研究,开创了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连续七次创造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1972年玉米首次突破千斤关;1979年利用自育的掖单2号首次突破平展型玉米的高产纪录,创出了776.9公斤/亩的国内夏玉米高产纪录;1980年创造了903.6公斤/亩的国内春玉米高产纪录;1989年创造了1096.29公斤/亩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2005年再次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提高到1402.86公斤/亩,是全国当年玉米平均产量(352.49公斤/亩)的4倍。
公司荣誉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连续多年进行玉米高产攻关探索,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始于1926年),一个是中国的登海种业公司(始于1972年)。鉴于登海种业在紧凑型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200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公司"玉米遗传育种与栽培?quot;确定为泰山学者岗位。
在长期从事科研的过程中,登海种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我国率先进行了紧凑型玉米替代平展型玉米五个突破的研究,引领了紧凑型替代平展型玉米的育种方向。率先将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相结合,开创了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先河和利用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进行高产攻关的玉米高产道路。为充分利用黄淮海区的光热资源,开展了小麦、玉米一年两季创高产栽培研究工作,连续16年一年两季亩产突破吨半粮,实现了从一亩地养活一个人到一亩地养活四个人的转变。首次突破夏玉米亩产吨粮的掖单12号、掖单13号被农业部确定为"'八五'期间推广紧凑型玉米1亿亩,增产粮食100亿公斤"项目的主推品种。登海种业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星火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5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李登海研究员获2006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九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41项,其中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16项,达到了国家级科研单位的水平,2007年公司最新研制的"超级玉米"已被科技部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公司理念公司注重产品质量,推行品牌战略,严格执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登海"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登海"牌玉米良种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公司育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10亿多亩,为国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为进一步提高种子的生产质量,登海种业先后在甘肃、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宁夏、新疆等地投资建设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子(分)公司,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在国际合作方面,与美国先锋公司合资成立了由登海种业控股的"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今天的登海种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积极学习发达国家跨国种业集团的先进经验,进行机构的改革和机制的转变,进行由普通型的育种向市场竞争力强(包括超级玉米)的品种选育方向转变,由代繁代制的基地生产向自繁自制的生产基地转变,由普通生产加工方式向烘干加工生产高质量的种子方向转变,由卖斤向卖粒的方向转变,由按重量(斤)包装向按粒包装转变,由多量播种向精量播种转变,由种子的低价位向高质量高价位的种价转变(降低每亩用种量,不损害农民利益)。同时加速在种质创新和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以不断创新、一切为种子用户服务为己任,加强与国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和农技推广部门合作,加速超级玉米的研发和推广,将登海种业建设和发展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应具备的具有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化公司,为我国玉米生产和农业丰收做出新的贡献。
董事长介绍个人简介李登海--------男,1949年9月生,山东莱州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所任职务李登海同志是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共十四大代表,第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共第八届山东省委委员,中国农业及农村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农大教授,中国农大、四川农大、河南农大等大学兼职教授。个人成就李登海同志是我国新一代的农村知识青年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为了开创中国玉米的高产道路,探索玉米增产途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农村开始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在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并有卓越建树,丰富和拓展了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的理论,对我国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李登海同志锐意改革创新,始终站在改革的前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我国率先实现了种子产业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国粮食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科研成果李登海研究员将杂种优势与群体光能利用的理论融为一体,提出了株型与杂交优势互补的论点。选育了30多个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和组配了3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其中掖单2号、11号、12号、13号、19号、20号、22号及登海1号、3号、6号、9号、11号等已被全国及许多省(市)审认定。在全国28个省(市、区)推广种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8.1亿亩,增产粮食810亿公斤。自1994年以来,掖单系列玉米杂交种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8%,在全国玉米育种单位排名榜中,居第一位。选育的骨干玉米自交系被全国众多科研单位所利用,其中用“478”玉米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已有35个被审认定。组装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连续多年获得1000公斤的夏玉米高产纪录,最高亩产达1096.29公斤。所获荣誉近年来,李登海研究员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玉米良种选育及其推广”获国家星火一等奖;“紧凑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选育”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2号选育”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李登海研究员对我国玉米生产做出重大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承认,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农业科技先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科技先锋、国家人事部一等功获得者等1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荣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荣誉称号13项。荣获亚洲农业研究发展基金会重大奖励1项,山东省人民政府重奖1项,并且荣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国家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