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六大都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唐朝六大都护府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安西大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640~658年设在西州(即今吐鲁番)。都护是级别最高的行政长官。

第一任(贞观14年9月至16年9月,即640~642年)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是唐高祖的驸马乔师望。

第二任(贞观16年9月至贞观22年12月,即642~648年)为郭孝恪,原为凉州都督,于648年在攻打龟兹(今库车)的战役中阵亡。

第三任(贞观23年至永徽2年,即649~651年)为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的长子、谯国公柴哲威。

第四任(永徽2年11月至显庆3年5月,651~658年)为前高昌三弟、尚书奉御、天山县公麴智湛。658年,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西州升为都督府,麴智湛任西州都督。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平定高昌以后,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西州交河(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古城址),统辖高昌故地。天山以南,原为西突厥役属的各国先后归附唐朝,唐以其地设置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在今新疆和田)、焉耆(在今新疆焉耆)四军镇,隶属安西都护府。

显庆二年(657年)平贺鲁,在西突厥故地设置羁縻蒙池、陵二都护府,各领都督府州若干;次年,安西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治所移到龟兹,并在天山以北设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为管理天山以北的西突厥故地,唐朝在显庆年间设置金山都护府,治所设在庭州,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金山以西、两河流域以东的广大地区,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龙朔元年(661年),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原为西突厥役属的西域16国也全部设置都护府,管理80州、110县、120个军府,并由安西都护府统领。

北庭都护府

武则天时期所设置的唐朝六大都护府之一。治所在庭州[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公元679---681年间,东突厥复辟,重建汗国,史称“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两代可汗志在重新统一东西突厥,多次入侵西域,并蚕食西突厥十姓部落,一度夺取了蒙池都护府治所碎叶城。

后突厥的西征却意外的遭到西突厥部落顽强抵抗。为遏制后突厥西侵的势头,唐廷册封非阿史那氏的异姓突厥---突骑施首领乌质勒为瑶池都督,利用其实力抵御后突厥的西侵。突骑施汗国建立后,夺回碎叶城,并将其归还给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唐朝将安西都护府分出另立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归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北路突厥诸羁縻府州,辖境东起今阿尔泰山,西达今咸海[一说里海]范围内的突厥诸部族。安史之乱后,回鹘、葛逻禄进入该地,至贞元六年[790] 府治被吐蕃攻占。北庭都护府在遏制后突厥西侵,以及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单于都护府

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麟德元年[公元664]改“云中都护府”所置。治所为中古城[今内蒙古和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统漠南突厥部落诸府、州,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圣历元年[698]并入安北都护府,移安北来治。开元八年[720 ]复分二府:安北移治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黄河北岸],此地仍为单于。会昌五年[845]又改名安北。

安北都护府

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1} 总章二年[669 ]改瀚海都护府置。治所在今外蒙古杭爱山东端,统辖漠北铁勒诸部府、州。辖境约当于今外蒙古全境及前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一带。垂拱元年[685]后移置漠南,治所屡徙;起初在同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西安城[甘肃民乐西北]、西受降城[];开元、天宝年间又移中受降城,横塞军[]、天安军[]。至德渐渐改名镇北,建中年间废。。{2}会昌五年[845]改单于都护府置,五代初[916],其地为契丹所占,废弃。

安东都护府

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总章元年[669 ]12月置。治所在平壤[今朝鲜首都]。统辖高丽、靺羯诸部族府、州。辖境西起辽水,南及今朝鲜北部,东与北抵海。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两岸直抵海口之地。其后辖境多有变化。圣历元年[698]改为都督府,神龙元年[705]复为都护府,以幽州都督兼领都护。开元二年[714 ]迁至平州[今河北卢龙],天宝二年[748]迁至西故郡城[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自开元七年[719] 起都护例由平卢节度使兼领,至肃宗上元二年[761]平卢节度使南迁淄青,废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

唐代六都护府之一。大唐初期曾在越南设置了交州总管府,624年改称都督府,679年又改为安南都护府。从此交州便正式被称作安南(早在三国时代,吴的孙权就任命吕岱为安南将军)。安南都护府地址在现在的河内,由交州刺史充任都护。

至德二年[757 ]改名为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766]又改为安南都护府。辖境约背面包括进云南红河、文山两自治州,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龙州、宁音、防城等县边境。

天宝后今云南地渐入南诏,约于开成、大中年间就大致以今我国云南省与越南边界为界。

咸通元年[861.1]府治被南诏攻陷,未几收复。四年[863]再陷,寄治海门镇[今越南海防省安阳县北]。七年收复恢复旧治;设置静海军节度使,以节度使兼领都护。

五代初期,节度使由当地首领充任,臣属于南汉。今广西南部为南汉所有,大致以今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边界为界。公元939年,吴权起兵击败南汉,后废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