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青龙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溧阳青龙洞

怪石嶙峋青龙洞

在溧阳城西北40公里处有一座青龙山,山的半腰有个洞叫青龙洞。

青龙洞是个古洞。早在明代中叶,著名剧作家汤显祖曾到洞内游览,他写下七绝《洞仙》一首:“瓦屋如云春作花,华阳绎气属青蛇;中开百尺仙人掌,摇漾金光落紫霞。”诗中描述茅山华阳洞的深色雾气是由青龙洞的龙所吐出,可是两洞相逢;而青龙洞中有百尺高的仙人掌,金光紫霞摇漾在这神仙洞府。

比汤显祖更早,溧阳才子马一龙于嘉靖四十一年十月初九,带头弟弟、侄儿和学生重游青龙洞,他写的《青龙洞记》详细记叙了游览过程:洞是石头裂开天生而成,洞口似寿桃,洞内怪石嶙峋,千奇百状,有的象削尖的玉石,有的象荆棘门户,有的似刚摘的鲜花,有的似树立的丹碣。越往里走,景物越奇特。洞内怪石象石床栅栏,象此踞龙腾,平整处象棋枰,火红处似高梁,黑色的是卫士,纯黄的是美酒。在洞中开阔处环顾,鸾凤在四周飞翔,北斗在星空闪烁,烟雾缭绕,积云遮蔽,藤蔓倒垂,泉流淙淙。又有千尺深潭,似通九泉之水。

马一龙在二十年前曾在青龙洞里住宿,他请石工刻下“奇石”、“龙洞”和“会仙馆”等七个大字,还凿下他即兴作的诗一首。故地重游,石壁上仅留“会仙馆”三字。他认为洞中石纹似龙鳞,委蛇盘曲,象龙之形,故洞得名。

时至清朝顺治年间,溧阳的状元郎马世俊游历青龙洞,写下长诗一首,描述所见所闻。不知何年何月,天雷击破山壁,形成了青龙洞。石壁上的条条黑影,好似疾走的龙蛇。打量幽深的洞口,象要夺人魂魄。洞中滴水之声不绝于耳,象兵器相击,又象丝竹之音。奇石似虎似象,似鹤似鼋。

传奇典故

传说早在几百年前,青龙洞的香火十分鼎盛。百姓们无论红白喜事,只要事前到洞内敬上几柱香后,洞中遍地生就的“石

碗” 便会轻轻取下,借出来用。初听"青龙洞"的人,又多了一个溶洞。其实,从明朝初年开始,有人看中了中河山这块风水宝地,在山上建起了亭台楼阁。建还建得奇,几十座靠崖连洞的古建筑都集中在中河山腰宽40米、高低约60米,长约300米的狭长悬崖地带间,祠庙、道观、学堂、会馆构成了"青龙洞古建筑群"。远远望去,恰似一幅悬挂在舞阳河畔的山水长卷。

后来,有一些爱贪小便宜的人有借无还,得罪了攀枝花青龙洞的神仙,亵渎了神明,从此,洞内的”石碗”不但再也借不出来,而且进去借碗的人也没有出来,以后也就没有人敢进洞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