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全
1.公交车司机生前为大连市公交汽车联运公司702路4227号双层巴士司机,在做公交车司机之前,曾在大连机床附件厂工作,后下岗,1997年12月,他应聘成为702路公交车司机。
1999年3月14日晚7时左右,黄志全在驾驶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强忍剧痛,做了三件事:
①把巴士缓缓地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②把汽控车门打开,让乘客依次安全地下了车
③将发动机熄灭了,确保巴士和乘客的安全
黄志全极其艰难地做完了这三件事,然后他才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1]据当时乘坐该车的大连市威特律师事务所职员柏卫东回忆说,“3月14日晚上7点多钟,联营702路4227号双层巴士从八一路车站始发,行驶不到50米,客车突然停靠在路边,车门也打开了。” “当时车上的20多位乘客不知道发生了啥事情,见司机伏在方向盘上一动不动,问他咋回事儿也不‘出声’。乘客们以为客车发生故障,于是纷纷下车走了。” 5分钟后,从后面驶来的702路4201号车司机看到这一异常情况,马上停车登上4227号车。“黄师傅当时趴在方向盘上,已经人事不醒了,他的右手却还紧紧地攥着手动刹车闸!” 原来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当时已经不能说话,但是他以顽强的毅力将发动机熄火,并且拉上手动刹车闸,从而避免了一起车毁人亡的惨剧的发生。
据黄志全生前的同事评价,黄志全平日里为人和善,工作勤勤恳恳,虽鲜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助人为乐的好事却难以计数,98年还被市公交汽车联营公司评为先进个人。
2.岩土工程专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970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潢川县。1989年9月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3年7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因成绩优异,免试推荐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8月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1999年8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3月—6月在香港大学任附属研究员、访问学者。2001年9月—2003年8月在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并合格出站。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在加拿大Carleton大学做访问教授,属留学回国人员。

1999年8月被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作为专业人才引进,2002年6月~2006年4月任岩土工程系副主任,2006年4月至今任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所所长。2002年11月~2005年10月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11月破格晋升教授,现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在工作期间,获得的荣誉称号有: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培养对象,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现学术兼职为河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监测委员会委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自然版)编委会委员等职。
长期从事岩石力学、地质工程方面的研究,刻苦钻研业务,在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多有影响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有很强的独立科研攻关能力,已经在该领域内取得了较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2篇,其中在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其中在SCI、EI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被SCI、EI收录7篇。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5项,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项;获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主研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省部级研究课题等科研项目20项,现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计划、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等省部级研究课题9项。
出版专著《边坡工程非线性分析理论及应用》、《岩体力学参数优选理论及应用》2部,主编高等学校教材《岩土工程勘察》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岩土力学》各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