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书
词目:关书
拼音:guān shū
详细解释
1. 犹聘书。
清李渔《蜃中楼·惑主》:“我如今要把关书定下来年约,恐怕有钻刺的蒙师来把馆图。”《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谁知那些有字号的大买卖行中苦苦的不放,都隔年下了关书聘金来请。”《老残游记》第三回:“宫保说:‘那们就下个关书去请。’兄弟说:‘若要请他看病,那是一请就到的;若要招致幕府,不知他愿意不愿意。’”
2. 旧时进商店当学徒或进戏班学艺时订立的一种契约。
徐迟《牡丹》:“一纸关书,像卖身契一样,被关进科班学唱戏!科班中,她们受了何等样的苦啊!”《文民文学》1981年第8期:“舅舅带他到华春社科班报了名,立了‘关书’。”
3. 索查书籍。
清吴伟业《汲古阁歌》:“古人关书借三馆,羡君自致五千卷。”
4.民国初期,我国多数农村仍旧流行私塾,保持传统教育惯例。当时私塾教师的聘约被称作“关书”,为期1年,上面一般写明学生数和先生待遇。待遇分两部分:一是学费,称“修金”,又叫“束修”;二是先生的膳食费,即老师的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