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木镇永胜工业区
青阳县木镇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和商贸重镇,工业一直是其薄弱环节。近年来,该镇的园区工业异军突起,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去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已突破4亿元———木镇镇,地处青阳县东部,318国道与103省道在此交汇。 进入木镇镇地界,让人感受最为强烈的是浓浓的工业气息:沿318国道和103省道,企业星罗棋布,厂房鳞次栉比。与昔日的农业大镇、商贸重镇相比,木镇镇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化已成为其发展的主色调。作为青阳县东向发展工业总体布局和“一主多园”战略的重点乡镇,如今,木镇镇已成为该县的工业强镇之一。
完成农业大镇、商贸重镇向工业强镇的转身,木镇镇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5年来,这个镇的工业企业由少变多,工业经济由弱变强,全镇目前仅规模以上企业就达16家。据去年底的统计,该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4亿元。
木镇镇近年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奥秘何在,日前,记者就此赴木镇镇探究了一番。
梯次布局,打造园区工业平台
木镇镇工业经济发展得益于园区建设。该镇按照该县东向发展工业的总体布局,梯次布局了以木镇永胜工业区为主导,河北、店坝工业区为补充的园区工业平台,为工业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该镇致力发展工业园区,坚持政策向园区倾斜、资金向园区投放、资源向园区汇集、精力向园区集中,多渠道筹措园区建设资金,多角度谋划园区布局,全方位实施征地拆迁。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引进社会资金、争取项目和扶持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逐年增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目前,该镇累计筹集园区建设资金达4000多万元。
为集中有限资金,集聚优势资源,这个镇坚持梯次布局发展园区,创造出以永胜工业区为主导,河北、店坝工业区为补充的“1+2”园区模式。永胜工业区立足提质量树品牌,发展集群经济和高新产业;另外两个工业区坚持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中小板块经济。该镇发展园区还以少占用耕地、最大量盘活存量为原则,在园区规划上超前谋划,在征地拆迁中统筹考虑,被征用土地中荒山荒地和疏林占80%。失地农民的安置与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相结合,与入园企业挂钩,使他们居住条件和环境好于过去,生活、就业、收入好于过去。在木镇镇梯次布局的园区形成过程中,实现了园区建设和失地农民“双赢”的局面,园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因此有了保障。
抓主抓重,培育工业主导产业
集约、快速、高效发展是园区工业发展的最佳途径。“1+2”梯次园区格局的形成,为木镇镇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承接平台,但如何在这样的平台上发展高质量的工业经济,是该镇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抓主抓重,培育工业主导产业,渐渐成为全镇发展园区工业的共识。
木镇镇园区工业是从几个非金属新材料、机械铸造、轻纺服装和新型建材企业起步发展的。近年来,该镇一直将上述四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为进一步放大主导产业带动效应,发挥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去年开始,该镇在主导产业上开展了一次深层次的调研和讨论,进而提出了以非金属新材料、机械铸造为支撑,打造非金属新材料加工和机械铸造基地的发展战略。当年,园区内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就达2.5亿元,机械铸造产业产值实现翻番,达到1.5亿元。
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定位明确了,培育的速度自然加快。去年,英格瓷三期、上海浆料等一批应用非金属材料生产项目相继在木镇工业园区落户,标志着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从原矿开采、原矿加工步入了应用非金属材料生产阶段,并已朝终端产品生产过渡。随着4家机械铸造企业入园,预计到“十一五”末,木镇镇工业园铸造件的年产将达到8万吨。
开放创业,为园区工业注入活力
木镇镇从一个园区到三个工业园梯次分布、梯次发展,从培育四大主导产业到以非金属新材料、机械铸造为支撑,园区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均令人刮目。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全镇上下的思想解放和开放创业政策的实施。
园区工业发展,项目是支撑,企业是核心。近年来,木镇镇牢固树立“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的思想,依托项目,围绕企业,坚持内外商并重、内外资并举,积极为入园企业提供心贴心的服务,实行镇党政干部联系落户企业制度和定期上门调研、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企业需在该镇办理的有关手续,均免费办理,并形成了“企业以外政府办理,企业内部公司办理”的园区发展管理平台。
开放创业使木镇镇园区的平台效应日益显现。去年,全镇园区共引进项目30个,到位资金突破两亿元,一批“凤还巢”项目相继落户,一批本土创业企业相继开工。据统计,该镇园区现有企业和在建项目中,40%为“凤还巢”和本土创业。开放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开放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的形成,有效推动了园区工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