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鼻龙江鱼
癞鼻龙江鱼为云南腾冲特产。
“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鱼肥”。这是我国古代诗人张志和所作名词《渔歌子》中的诗句。千百年来,每当人们置身山野,伫立溪畔,看到桃花纷纷飘落清溪的情景时,便会情不禁地反复诵吟这名作佳句。同时,也会十分自然地联想到苏东坡与友人游赤壁时提到的“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的松江鲈鱼。然而,对于腾冲人来说,除此之外,还必然想到龙江癞鼻鱼。癞鼻鱼产于腾冲龙江,头小目大。剌少肉厚,鱼鳞细软易除。鱼肉细腻肥美。每至冬季,此鱼便陆继上市,这些年年惯食此鱼的老餐们,一听到癞鼻鱼上市的消息,莫不馋涎三尺,思当一尝,于是便蜂涌而来,争先购买。
由于龙江癞鼻鱼异常美味可口,因而它常常是酒宴上引人注目的佳肴,每年新春佳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要买上一尾两尾作为节日食品,若是少了此鱼,便是一年之中的一大憾事。平时宴请宾客,若餐桌之上罢有此鱼,人们便因此而赞誉为上等酒宴,若无此鱼,便被认为普通酒宴。在昔日之腾冲,每当省府官员到腾巡视,或者新任县官到任,官绅们便生方设罢,四处奔走,购买此鱼,以奉上司。即使集市之上难以买到,也要派员急赴龙江,命渔夫捕捉。可见此鱼在腾冲食谱上所处地位的重要。
有许多美味的食品常常被人们冠以暇称“东坡肉”、“宫保鸡”,听起来是那样高雅,那样富有诗意。而癞鼻鱼这个名称却不大文雅,因此,许多人很想为它更名,一九三八年 X 月 X 日的《腾越日报》副刊上发表该报编辑李俊辅“为癞鼻鱼正名”之文章,文中读到癞鼻鱼的鼻端有珍珠状之白点,故最好更名为珍珠鱼。这一名称当然渐新文雅,然而,四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接受新名,而依然换其原名。究其根源,这癞鼻鱼之称是很在特征的,因为癞鼻鱼生长在巨石兀立,激流涌的龙江之中,为适应激流巨石的冲空阴档,它的鼻端需要抵抗,故有类似岩浆之结核,形为癞鼻。更有趣的是当人们将癞鼻鱼煮熟品尝时,发现此鱼最鲜嫩之部,恰恰就是癞鼻,因此,癞鼻鱼就深深地刻记在腾冲人的记忆中了。
传说有位名唤张瑜的地方官员,因长期居官在外,难得一尝家乡口味,一日出外郊游,见秋风乍起,落叶纷飞,想起这时正是在家乡吃莼菜鲈鱼的好时机,逐辞官不做,情原回乡乐事乡味。试想,如果这位官员居官腾冲,常常品尝癞鼻鱼,他大概也不至于辞官回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