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国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男,1959年10月生于福建平潭,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理化科学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
一、基本情况
1978—198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获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先后在前苏联科学院结晶学研究所电镜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美国Oregon州立大学化学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95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主任。2000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01年9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会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8月起兼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常务副主任。2004年11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5年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2008年9月25日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接替朱清时)。
二、主要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特别是富勒烯分子与相关材料的研究工作,已在Nature、Science、J. of Amer. Chem. Soc. 、Phys. Rev. lett. 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是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者。曾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担任三个国际刊物的编委和一系列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三、主要学术成果

1.首次利用低温STM获得能够分辨碳-碳单键和双键的C60单分子图象,并论证了利用探针显微术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的可能性和限制因素。
2.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取向和局域电子态是催化、化学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问题。利用STM和STS相结合,发展了确定单分子在固体表面特定位置吸附取向的方法,并首次确定了C60分子在Si表面的吸附取向与局域电子态,被PRL审稿人认为是一项“精致的实验”(第一作者),美国物理学会新闻网也专门加以介绍。
3.90年代在美国工作期间,发展了温度梯度CVD方法,首次生长出M3C60单晶材料,提供了一系列理想的C60超导体材料的参数,论文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第二作者)。与著名固态化学家A. Sleight合作,成功制备了掺杂的无限多层CuO面氧化物体系。
4.80年代,他将分形理论引入非晶半导体晶化结构形态的表征,使非晶化动力学的研究有一个量化的表征手段,并提出新的扩散控制的分形晶化机制。
四、学术兼职

国际真空联盟执委,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盟名誉委员,第七届中国科协委员,中国真空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表面物理学会副主任委员;《纳米科学与技术》(American Scientific Pub.)、《国际纳米技术》(Inderscience Pub.)、《国际纳米科学》(World Scientific Pub.)以及《中国科学》、《中国化学物理》等杂志的编委和责任编辑;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评委,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成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一系列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常务副主任。
五、荣誉称号
2008年度陈嘉庚化学科学奖;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4年被增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3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获得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2年获得由海外华人物理协会授予的“华人物理协会亚洲成就奖”;
2002年获得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授予的“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2002年获得由科技部授予的“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2001年获得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授予的“CAIA特等奖”;
2000年获得由科技部授予的“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1999年获得由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授予的“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
1997年获得由中国科学院授予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5年获得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授予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一、 基本情况
(1955-),男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二、 学术兼职
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
3.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委员会委员 ;
4.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土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结构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
5.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
6. 武汉交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三、 主要研究方向
1. 工程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与应用 ;
2.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
3. 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
4.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
5. 工程结构抗震。
四、 主要成果
1. 作为子题负责人参加完成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五批重点科研课题“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设计基本问题的研究”,1997、1998年分获建设部及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排名九);
2. 主持完成的电力行业标准按结构可靠度理修编的专项研究课题“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的可靠度校准和分项系数确定”,2001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一);
3. 参加完成的国家教委和省教委批准立项的教改课题“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名三);
4. 参加完成的电力行业标准《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DL/T 5141-2001),2004年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四);
5.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10余本工程建设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按结构可靠度理论进行修编的专题研究和相应的规范条文与条文说明的编写,已在全国颁布施行的标准有:
(1) GB 50199-94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
(2)DL/T 5057-19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3)DL/T 5141-2001《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 ;
(4)DL/T 5176-2003《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 ;
(5)DL/T 5195-200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五、 主要荣誉
1.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
2. 武汉大学师德标兵(2002);
3. 武汉大学优秀教师(2004)。
六、 发表论文情况
近年来先后在《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ASME》、《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工业建筑》、《水利学报》、《水力发电》、《水利水电技术》、《长江科学院院报》、《建筑科学》、《钢结构》、《建筑钢结构进展》、《工程建设标准化》、《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和EI Page One收录10余篇。
七、 出版教材情况
近年来先后主编和参编了多本教材,已出版的教材有:
1. 主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指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 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程序设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 参编《特种结构》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4. 参编《水工混凝土结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副教授男,1961年12月生,

医学硕士。198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临床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和武警科学进步三等奖一项。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5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
在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工作十六年,擅长诊治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统重建手术。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及医疗成果奖7项。对于泌尿系统器官重建手术亦具有较高造诣,如小儿复杂性尿道下裂、复杂性尿道狭窄、女性尿失禁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尤其在膀胱癌根治手术(原位可控性膀胱)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控尿率可达90%以上,患者普遍反应良好。同时熟练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微创治疗,如前列腺增生的电切、膀胱肿瘤电切及侵润性膀胱癌的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等。
4.河北省永年县政府办公室科长1960年5月生,河北永年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河北省永年县政府办公室科长,农艺师,第六、七届永年县政协委员。他热爱工作,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见解独到,干一行爱一行,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1981年主持全县小麦高产试验示范,通过采邓“精播量及养分时期肥水促控”技术,使全县小麦获得大丰收。1983年负责省下边“棉花中低产攻关”课题,采取“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地膜覆盖、集中施肥”等措施,使全县棉花猁大丰收,他本人获得省科技进步特等匀。1988年负责日光温室冬鲜菜生产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该课题获市科技进步二等然、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负责政府法制工作,针对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经济转轨时期的实际情况,奖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县政府起草了一生活费列的规范性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县政府法制工作连续二年被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由于他工作积极,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先进工作者。
5.河北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1964年8月生于河北景县,教育学博士,现任河北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河北省青年科协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近年来,在《外国教育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教育创新论》等著作5部,承担国家、省级课题3项,获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获中(国)魁(北克)政府优秀奖学金,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研究1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6.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纪检监察部副主任男,1950年6月出生,大专学历,曾任中国电子信息 产业集团公司监察部监察一处处长,监察审计部,纪检监察部副主任 兼监察处处长,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纪检监察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