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年

戴永年 戴永年(1929.2.9-)。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籍贯云南省通海县。1947年进入云南大学矿冶系学习;1948年12月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地下党领导);1951年9月至1954年8月云南大学矿冶系助教;1954年8月至1956年8月中南大学冶金系研究生班学习;1956年从中南大学冶金系研究生班毕业,1956年8月至今在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任教,其中:1979年至1981年,创建真空冶金研究室,任主任;1981年至1984年任冶金系主任;1982年至今,任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长;1999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度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的最高奖励——突出贡献奖。 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长,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云南省“真空冶金”重点学科带头人,创建了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承担并完成了数十个研究项目,长期从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研究。发展了金属真空气化分离理论,形成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理论体系;为首研制成功粗铅火法精炼新技术,简化了精炼过程;发明了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在国内40多个单位及巴西、玻利维亚和东南亚等国家推广应用60余台/套,改革了锡、铅、锌冶金部分传统生产技术,已创经济效益累计超过10亿元;研制成功卧式真空炉及相关工艺技术,在韶关冶炼厂建成我国大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车间。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四等奖一项。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金300万元)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四项、中国真空学会“94’科技成就奖(HAYASHI AWARD)”一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
作为我国著名的真空冶金学专家,他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成果的实际应用推广;他的《锡冶金》是我国第一部锡的生产和基本理论的专著,被列为国家优秀科技书目;《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冶金》被列为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真空冶金》是我国真空冶金的第一部系统专著,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昆明理工大学,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戴老的两句名言:“实践获真知,勤奋出人才”,“敢于创新,奔向一流”。
戴永年是人事关系唯一隶属于云南的院士!也是云南省高校唯一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