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未必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注释“明经”:未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只学了四书五经中的一项

“笔札”:信札,文章;这里指字,书法

“厮役”:打杂的做苦工的

“屠沽”:杀猪坐着做买卖的,古代看不起做生意的人

“西子东家”:东施和西施是同一个村子里同姓的人

“盗跖柳下”:柳下趾和柳下惠是兄弟。

翻译

乾隆已卯,庚辰年的时候,在献县有人挖到了唐朝张军平的墓志,是大中七年的读书人刘伸撰写,书法还算不错,但文辞却粗俗低劣。

我把墓志拓印下来给前辈李廉衣看,说:“先生您说古代的时候每件事都比现在强,然而莫非这不是唐朝的文章么?天下大都以为有名气的就是好的。但如果真的要考究事实,晋朝的书法最好,那时也一定有写的很烂的字;唐朝的诗歌最好,那时也一定有写的很差的诗。并非晋朝的打杂的做苦工的写字都如同王羲之王献之,也非唐朝的杀猪的和做买卖的作诗都如同李白杜甫。西施和东施住在一个村是同姓的人,而柳下趾和柳下惠更是同胞兄弟,所以怎么能说如果一个美好就都是美好的,一个是贤能的就全是贤能的呢?鉴赏家得到了一个宋代的砚台,虽然它很滑并不能留住墨,还是当作珍宝一样;得到一块汉朝的拓印,虽然错误很多,依然是当作比宝石还珍贵。问他看中了这些东西哪一点,他说看中了它们都是古代的。苏东坡曾作诗说‘嗜好与俗殊酸咸。’说的就是这种事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