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对地导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地对地导弹定义是指从陆地发射打击陆地目标的导弹。分类1.按飞行弹道可分为地地弹道导弹和地地巡航导弹;

2.按射程可分为洲际、远程、中程、近程地地导弹;

3.按作战使用可分为地地战略导弹和地地战术导弹。

地地战略弹道导弹通常携带单个或多个核弹头,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用于打击各种战略目标。地地战术导弹携带常规弹头(战斗部)或核弹头(核战斗部),尺寸小,质量轻,射程近,机动性好,可用汽车、火车、飞机、舰船运输,陆地机动发射,用于打击战役战术目标。最早的地地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v-1导弹和v-2导弹。战后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各种地地战术导弹,以及中程、远程和洲际地地战略导弹。地地导弹发展迅速,种类繁多,装备数量大。地地战略导弹是战略核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地地战术导弹是地面部队的重要武器。地地导弹有的打击地面固定目标,有的打击地面活动目标;有的打击地面面(软)目标,有的打击地面(地下)点(硬)目标;可采用地面、地下、固定、机动、垂直、水平、倾斜及自力、外力等多种发射方式。地地导弹与机载、舰载导弹相比,定位容易,地面上发射点的位置、发射方位和重力异常等数据都可预先精确测定,能较好地保证导弹初始瞄准的精度,但机动性和生存能力不及机载、舰载导弹。地地导弹射程有的近至几十米,如地面发射的反坦克导弹,有的远达上万千米,如地地洲际弹道导弹。从导弹发射井发射的地地战略弹道导弹,由于阵地固定,平时易被对方侦察发现,其生存受到威胁。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抗核加固措施来提高在核战争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东风11甲地对地导弹中国陆军现在除装备有大量远程火箭炮外,也开始在战区一级列装地对地近程战术导弹,每个战区都组建了一个导弹旅,从公开的新闻照片看,装备的是东风-11型或东风-11甲型近程地对地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敌战术纵深重要目标。位于台海前线的南京战区最早装备,大约在97年开始列编军区直属地对地导弹旅,该旅应下编4个导弹营,每营应编约9辆东风-11/11甲型近程地对地导弹发射车,全旅应有36辆导弹发射车。到今天各大军区,应该都已列装了一个军区直属地对地导弹旅。

东风-11/11甲型近程地对地导弹:装备二炮与陆军导弹旅

导弹最大射程300公里,该导弹的改进型,东风-11甲型近程地对地导弹射程约在600公里左右,它们在弹头处的4个小翼是用来在导弹再入段修正弹着点的,因此命中精度应高于东风-15型导弹,而这两型导弹的命中精度应该优于40米,与俄罗斯“圆点”地地导弹相当。

该导弹可携带的弹头战斗部据说有六种以上:除常规EY-115型破片/高爆战斗部外,还有带有反坦克和破片子弹药的集束型战斗部;侵彻战斗部,可摧毁加固目标;在平流层引爆的电磁脉冲战斗部,低当量核弹头战斗部等在内的多种攻击弹药,可有效攻击敌方机场,港口,洞库电子设备和其它地面重要设措。

该导弹发射车采用8x8两栖越野车为基础,可水陆两栖行驶, 导弹发射车安装有新型车载式自动射向校准仪和连续发射换接器可不经测量,使该车在任何时候,地点都知道自己目前所处发射阵地的位置,该车还应该安装有差分式GPS(外贸型)和我军自用型(北斗双星定位系统)导航系统,由于有了这个系统,该发射车可以全速行驶,在停下来后2分钟,降下支撑装置,将数据输入发射车电脑系统中,系统自动进行导弹自测,接下来发射手按下接钮,一个自动程序将按照发射顺序执行,打开舱盖,向导弹加载发射数据,2分半到3分钟预热导弹系统和环型激光陀螺,在发射前15秒,导弹从发射舱中抬起到80度位置,数秒后导弹随即被发射出去。从该车停下来到发射出第一枚导弹,整个发射过程只用约了5分钟左右。导弹发射后,导弹舱排气,时间很短,支架收起, 导弹舱盖关闭,发射车快速从危险发射阵地撤离。

东风-11甲型近程地对地导弹从福建境内发射,其射程可以覆盖整个台湾地区。同时对美军住日本冲绳基地也构成极大威胁, 可以说,我陆军有了东风-11甲,敌人的飞机和其它部队想在中国周边找一个安全的基地都难。因此,奉劝台湾岛上的台独分子们,赶快悬崖勒马,停止分裂祖国的活动,两岸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否则的话,一旦台海开战,当心从天而降的我军“雨天霹雳”把你们炸上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