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荷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绣荷包

绣荷包

“荷包”一词似由古代食物名转衍成盛什物的囊袋。近代民间“绣荷包”有三种意思:

(1)一种用绸缎布料缝制的袋状物。夹衬一定硬度、外面 以刺绣,广泛流行于民间、多用于传递友情和社会交往的纪念品。其种类有a、实际应用。如镜袋、扇袋、表袋、名片袋、烟叶袋、钱褡裢等。此类多为姑娘学绣的作业,也有妇女的制作。苏州有民俗即姑娘七、八岁便学刺绣、制各种荷包,出嫁时作为嫁妆送予婆家贺喜的亲友,既是礼品也显示自己的心 灵手巧。b、岁时风物。五月端午插艾叶辟五毒,姑娘的制荷包;内封艾叶香草,也叫“香包”,作为应节礼品到赠,佩戴于衣襟角上,儿童则挂于项颈,也有制成动物花果形挂在帐钩上。c、男女定情。多为女方赠与男方的信物。除小件外还有一种围腰荷包。

(2)剪纸的一种。剪成荷包状,或作刺绣底样,或直接贴在窗纸上作窗花。

(3)民歌的一种。特别在北方,多以叙事手法,通过绣荷包表达男女爱性。曲调大同小异,歌辞内容丰富。以上三种,后二者为前一种派生,加上民歌的流行,加强了绣荷包独特的文化意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