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皮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兴于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

南路即晋南皮影,分布在候马、运城、临汾、新锋、曲沃等地,造型受陕西东路皮影影响,影人高约33 厘米,装饰性强;

北路即晋中皮影,分布在孝义、文水、广灵、灵丘、浑源、代县等地,影人造型和演出风格受北京西城派皮影影响,早期用纸糊舞台,后改用纱蒙舞台。

山西皮影制作多用小口齿母牛皮,选料考究,不用病死或老牛皮。唱腔在不同地区采用上党梆子和秦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