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重复畸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述双胃(double stomach)又称为胃重复畸形,临床上极为少见,约占整个消化道畸形的9%。本病的发病多为个别病例报道,人群发病率不详。根据现有资料统计,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病因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空泡化不全学说 胚胎在6周时消化道增长的速度快于整个胚胎鶒。消化道长度的迅速增长首先是依靠腔内上皮细胞的增殖火罐网,致使某些部位的管腔狭窄或闭塞,成为实性索状体。正常情况下,上皮细胞分泌的液体聚集于细胞间形成空泡。这些空泡沿消化道纵行排列,然后相互融合或与主要管腔相通,当所有的上皮细胞被拉开而被覆于增长的消化道表面时,所有空泡最终完全放入空腔,完成消化道的增长。如果在空泡化期一组细胞相互融合但不与消化道相通时,则形成囊性变畸形。双胃也是空泡化不全形成的。[1]

2.外胚层与内胚层粘连学说 McLetchie提出,消化道畸形的发生与胚胎3周时发育障碍,内胚层与外胚层发生异常粘连有关当时,正是脊索形成阶段,脊索首先分裂成两段通过两段间的孔道,内外胚层发生粘连。这样,在外皮与消化管之间穿过脊髓与椎体,形成神经—肠管。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神经—肠管通过分化或完全存留或残留一部分而形成各种不同的重复畸形。

表现大多数病人在出生后2年内出现间隙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及未消化食物。此外,还有食欲差、上腹不适、钝痛、贫血、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等症状。如果有异位胰腺的导管与双胃相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胰腺炎,若双胃发生溃疡,此时血液可经异位胰腺的导管进入肠道,出现黑便或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腹部检查通常可在上腹部扪及囊性肿块,该肿块位置较表浅且或移动。

治疗双胃诊断明了后,应及时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双胃连同共用的胃壁切除,再行胃壁吻合,该方法实用可靠,并发症少。另外还可施行胃部分切除术。对于合并异位胰腺、双胃与异位胰腺导管甚至与正常胰腺导管相通的病例,应切除异位胰腺,并在近正常胰腺外切断其通道,才能防止胰腺炎的复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