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着
作品信息【名称】《醉着》
【年代】晚唐
【作者】韩偓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醉着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1]
作品鉴赏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冬日》)、“入意云山输画匠”(《格卑》)。诗人善于让手中的诗笔变为画笔,在诗中展现画意,让生动的形象打动读者的心灵。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诗中点到的景物不多,只有“江”、“天”、“村”、“桑柘”和“烟”,但它们却恰到好处地交织在一起,互相映带,构成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又犹如一幅长卷,把万里清江及其两岸的景色都一一再现在读者面前。这当中,也巧妙地嵌入一叶渔舟在江中移动的情景,显得轻松自然,悠然神远。还有“万里”、“一村”的有意重复出现,不仅使诗句读起来流利畅达,在声情上也造成轻轻的跳跃感,宛如小舟在水中轻轻飘扬,顺流而下,与诗情画意十分合拍。至于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在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更加耐人玩味的是,作者也在为自己的心情写照。这两幅画的前后组合,在短暂的时间联系和强烈的对比中,流露出了诗人的内在情绪。从最末一句“过午”二字看来,这首诗在时间上只写了半天,上午还是清江万里,风光明丽,而中午却降下一天纷纷扬扬的大雪来,风云变幻如此之快,真有些出人意外。这不单单是指自然风云。联系作者生活的晚唐和五代初期的情况看,那正是沧海桑田,朝野混乱之际,形势瞬息万变,这当中包含着作者对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深沉感叹。关于对这剧烈变化的政治风云作者的态度,作者又巧妙地从渔翁形象中作了暗示。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直至寒气逼得冻醒了,他看着满船积雪,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诗中流露的情绪虽然令人惊讶,但主要仍是平静、安详,处之泰然,这是十分超脱的态度。作者写此诗而以《醉着》为题,也暗中透露了这个消息。当然,其中也多少流露出一些迷惘和孤独感,甚至有“一切皆空”的意味,似乎暗示着作者处境的艰难和心情的悲凉,这在当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也是自然之理。从两幅画的联系和对比中,可以启人遐思,发人深省。
这首诗纯用白描,语言平易,但却景物鲜明,画意很浓。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真叫人含咀不尽。[2]
作者简介韩偓,一称韩渥(842~923),字致尧,又作致光、致元,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生于唐会昌四年(844年)冬。父韩瞻,进士出身。韩偓幼聪敏,十岁能诗,得姨父李商隐作诗两首。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历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黄巢军入长安,光化三年十一月随唐昭宗奔凤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因不附朱全忠,贬濮州(今河南濮阳)司马,再贬荣懿(今四川中部)县尉、邓州(今河南、湖北交界)司马。
昭宗被杀后,南依闽王王审知,住南安潘山招贤院,又曾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与弘一大师友好。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幽窗》)之句,人称“香奁体”,一说著有《香奁集》。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韩偓病逝于南安丰州龙兴寺并葬于杏田葵山。
注释1、 郑文宝《南唐近事》、沈括《梦溪笔谈》作渥;
2、 计有功《唐诗纪事》作字致尧;
3、 《唐书本传》谓偓字致光;
4、 胡仔《渔隐丛话》谓偓字致元;
5、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八:“右唐韩偓致尧也,京兆人”;
6、 沈括《梦溪笔谈》就说:“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篇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今世传韩偓《香奁集》,乃凝所为也。”;
7、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2000年5月27日).泉州市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章人物传.ISBN 7-5004-270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