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雨
作品信息【名称】《闻雨》
【年代】晚唐
【作者】韩偓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闻雨
香侵蔽膝夜寒轻,闻雨伤春梦不成。
罗帐回垂红烛背,玉钗敲着枕函声。[1]
作品鉴赏以雨入诗,并不少见,而这首却与众不同,须细细体味。从“蔽膝”、“玉钗”等词,知道所写的是一位女子。诗的第二句不仅暗合了“闻雨”的题目,而且点出了“伤春”的旨意。而从“梦不成”的遗憾,则知她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憧憬——这是爱情的暗示。于是,读者可以明白:她“伤春”的真正底蕴原是相思,而“闻雨”则是强化这种相思的一个媒介。
诗打起始就着力于氛围的烘托。“夜寒轻”,既点出时间,又说明天气。“轻”字把寒说得似有重量,是用通感。春天本来就是烦人的季节,春夜则又增添了独处的静谧和境象的朦胧。天气干燥人易烦闷,天气寒冷人易瑟缩,唯有这轻寒较为适合,因而也最宜于情思生发。更何况闺房内又是这般的香气氤氲。(“蔽膝”,是古时妇女护膝的围裙,作跪拜之用。)深受韩偓影响的后世才女李清照写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更兼春雨淅沥,闺人伤之更深。梦是愿望的达成,这女子非常渴望在梦中与自己的爱人相会。但是销魂刻骨的相思却又使她不能入睡,因而好梦难成,这又反转来加重了她的相思。这样,读者便看到了雨的特殊作用。
第三句进一步烘托环境气氛,写眼之所见。罗帐四面低垂,其后红烛高照,环境华美,无奈只是女主角独自一人,不胜寂寞孤独之感。末句则写她辗转反侧之状。钗是一种由两股簪子合成的妇女首饰。枕函是中间可放置物品的匣状枕头。闺人翻来覆去,辗转难眠玉钗便在枕函上敲击有声。这声音与雨声相和鸣,形成了一种抒情色彩浓郁的节奏,女主角的无限寂苦之状越发凸现了。
此诗在短小的篇幅中尽力加大容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来加强整体效果。它广泛调动人们的嗅觉(香)、触觉(寒)、听觉(闻雨、敲着枕函)、视觉(蔽膝、罗帐、红烛)等,这一切又互相融合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感情网络,一个幽美氛围,一个“闻雨伤春”的总体心境。其中着意突出了梦幻与现实的矛盾,对梦境虽然作了虚幻的处理,但它却始终是现实的一个潜在的参照系,正是这一对照,所以才把或当视为美好的现实境遇衬得苦不堪言。爱情甜,相思苦,春雨中的相思之苦尤甚。雨能将人的恬静心态击破,而引起节奏杂沓的共鸣,使人在缥缈的、音乐般的境界中去作感情的遨游,接受痛苦的洗礼。[2]
作者简介韩偓
(842或844-923或941)唐末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唐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韩偓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诗多感时伤乱之作,颇具风骨。而其《香奁集》则轻薄香艳,开“香奁体”诗风。有《玉山樵人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