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村庄
专辑信息录音制作:1999年5至7月
片长:58′20″
作曲,MIDI,中阮,月琴,男声,康加鼓,刮纸皮箱:刘星
竹笛:朱文昌、刘一
古琴:李凤云
箫:戴树红
弦乐:上海精英弦乐组
口哨:易有伍
女声:张杏月
专辑介绍中国当代作曲家刘星的新作《远去的村庄》是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的配乐,作曲家用了多种不同的乐器(月琴、洞箫、中阮、弦乐等)来营造出宁静、深远和(天人合一)的气分,碟中主奏乐器中阮给人一种如在目前的立体感。
漫长的六年音乐思路,刘星从自我走向民族的关怀,继《一意孤行》、《无字天碟》、《无所事事》后推出了这款近乎“白描”与内心独白的音碟。作者的创作灵感出自于山西的一个叫鸡子坡的荒漠的小山村,以及从小山村中捕捉到的人与大自然的那份清纯质朴。
碟中14段乐曲有表现孤独主题的“远去的村庄”,有用3把中阮的对答而形象化的“漫步的羊儿”,有孤寂飘渺如行太空的“古琴”,有用蛙鸣鸟叫与合成器描绘的“童年的回忆”……演录动用的“兵力”不多,只有中阮、月琴、古琴、笛子、口哨、洞箫,外加一位女声一部合成器(为特殊效果偶尔也加进了康加鼓和刮纸皮箱),但据说创作者耗费的“心力”却是不少,是“漫长六年音乐思路,从自我走向民族的关怀”。如果用都市化熏陶过久的心绪去聆赏,那些过于清纯的乐段可能越听越单纯迟钝,恐怕只有常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的人才能嗅出个中奥妙。“古琴”的古琴演奏的瞬变、细节和偶发的暗劲都达到最高的Hi-Fi水准。要说最有音乐性,可能是最后一曲“树”。为了表现这亘古以来生生不灭的伟大生命力,作者曾面对无穷的动机,心如止水,经过多次录音方成就了本片中的这株“树”。曲中的女声由台湾的张杏月担任,吟唱得别具韵味。
此碟音乐可以说是纯音乐性质的。就像碟子的简介说的那样“如果用都市化熏陶过久的心绪去聆赏,那些过于清纯的乐段可能越听越单纯迟钝,恐怕只有常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的人才能嗅出个中奥妙”。当我们静下心来,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我想每个人的心灵感受都是不同的。那是怎样的一片天空?怎样的一块土地?远去的村庄,远去的童年,远去的人,远去的文明……
作者简介刘星于1962年出生,1974年开始师从月琴演奏家冯少先学月琴,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2年以月琴专业毕业,现在为自由音乐职业者,香港雨果唱片旗下艺术家。
刘星不仅擅长中阮、月琴演奏,还具有非凡的创作才华,作品涉及交响乐、民乐及影视音乐,今年还对新音乐创作有大胆尝试。他曾创作了颇具影响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其它主要作品有月琴与乐队的室内乐《天地之间》第一、三、五号、民乐作品《动物组曲》、慢板交响乐《无形之梦》、扬琴协奏曲《云谁之思》等及大量New Age音乐。
曲目列表01 漫步的羊儿
02 漂流的小舟
03 远去的村庄
04 秋天打柿子
05 不惑的境界
06 看海的老人
07 中阮
08 古琴
09 弥地
10 童年记忆
11 童年记忆
12 童年记忆
13 童年记忆
14 树曲目详细介绍[01] 漫步的羊儿
生存的概念在经过无数次的包装后,冠冕堂皇在经历了无数欣喜之后,堕入深渊,若然发现缸里唯一的一条鱼还有那个在山间漫步的羊儿。
[02] 漂流的小舟
人类发生的历史只因为人类认识的改变而不同于今天,所谓的文明不过是在宇宙的规律中的一个微小的点数,既是起点,也是终点,而敬业精神的缺乏使许多艺术家都像个盗墓者。
[03] 远去的村庄
老员蹲在山丘,眺望远处,微张着嘴,露出仅剩下的牙齿,从清晨到中午,从下午到黄昏,最后一个剪影从自然而生,随着自然而去。
[04] 秋天打柿子
每年秋天,老员头都会带领全家去打柿子,这是全家的一大乐事,在同坡上拿着长长的竹竿,老员头会露出开怀大笑。
[05] 不惑的境界
也许生来就不会拒绝痛苦,所以他们纷沓而至,把我的小屋弄得拥挤不堪,也行,这才是真正的美食,也许说了也是白说吧。
[06] 看海的老人
自然原自人类的心田,却又被人类精英弦乐组成境界,只是空气而已啊!却只有当你缺少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他
[07] 中阮
自然是在自然之中,就像无意在无意之中,然后缺少人烟的地境,于是独自了望,那个过程发现美已经被束缚在那陈腐不堪的架上了,任凭尘世间硝烟弥漫,腐蚀无度,结果并不一定会存在,你们焉能理解我尘世烦忧。
[08] 古琴
如果广博而神秘的宇宙只不过是某个生物身上的一个细胞,那人类是什么?
[09] 弥地
智慧与聪明总是相对的,聪明越多,智慧越少,心间流出无法控制流速及流量的是智慧,可以衡量明晰取舍的也是智慧。
[10-13] 童年记忆
记得我在出生的那个晚上,四周一片阴暗,只有一丝微弱的光线,我想这是个什么世界?为什么如此的沉闷,于是我不吃不喝,睡了三天不曾醒来,后来,我发现,渐渐得我发现,自己不过是一粒尘埃随风而动,驭风而行
[14] 树
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是生物生机勃勃的绿叶,艺术是那个上面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