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院天文台
简介科学院天文台成立于2001年4月,系由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国家天文台包括总部及4个直属单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继续保留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为国家天文台的组成单位。
作用国家天文台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主要从事天文观测和理论以及天文高技术研究,并统筹我国天文学科发展布局、大中型观测设备运行和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负责科研工作的宏观协调、优化资源和人才配置。重点研究领域有: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和演化、天体高能和激发过程、恒星形成和演化、太阳磁活动和日地空间环境、天文地球动力学、太阳系天体和人造天体动力学、空间天文观测手段和空间探测、天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两大任务近年来,国家天文台承担了两项国家重大专项任务、两项大科学工程项目和多项国家战略高技术项目,主持了五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于2008年10月竣工并投入科学运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09年在贵州开工建设。在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中,国家天文台圆满完成了地面应用系统研制、建设和运行以及VLBI测轨等任务,处理和制作了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和全月球影像图。国家天文台还承担了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任务。
实力与成就国家天文台建有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太阳活动和天文光学技术等重点实验室,并与十几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LAMOST工程指挥部和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等均依托在国家天文台总部。
国家天文台总部拥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硕士点一个,现有在读研究生和在站博士后200多人。
国家天文台成立以来,获得国家奖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项;出版学术专著16部;申请发明专利56项;共发表SCI和EI论文1223篇,引用次数达3757次。
国家天文台与欧美日韩等多国天文研究机构签有合作协议20余项,设有中法“起源”天文联合实验室、中阿激光测距观测站(位于阿根廷圣胡安大学天文台)等联合研究机构,有经常性人员互访,并联合举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2004年,国家天文台被认定为中国科学院与第三世界科学院奖学金学者培训基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