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皮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本病亦称麦芒皮炎,民间称为麦疥或麦毒,是麦收期间常见的皮肤病。接触麦穗后先感皮肤局部发痒的症状,于当天或过一天即在接触部位发生少数散在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红斑,常伴有搔抓伤,自觉瘙痒。

一、发病原因及机制(一)发病原因尚未定论,大都认为系麦芒刺激所致,但亦有认为系由于镰刀菌所致的过敏反应者。本病均发生于参加麦收者。(二)发病机制有认为系由于镰刀菌所致的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接触麦穗后先感皮肤局部发痒,于当天或次日即于接触部位发生少数散在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红斑,常伴有搔抓伤,自觉瘙痒。重者可出现丘疱疹和小疱,以及因搔抓而出现糜烂面,数目多而较密集,少数病人可出现荨麻疹或湿疹样皮炎。发病部位因劳动方式不同而有差别,主要见于接触麦穗和麦芒部位。少数患者亦可泛发全身。一般在停止接触后4~6天即可消退。 根据接触麦穗后先感皮肤局部发痒的症状,当天或次日在接触部位发生少数散在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红斑,常伴有搔抓伤,自觉瘙痒。重者可出现丘疱疹和小疱,以及因搔抓而出现糜烂面,数目多而较密集,少数病人可出现荨麻疹或湿疹样皮炎。

三、预防尽量避免麦芒刺激,收麦时可穿长袖衣裤,并将袖口、裤口扎紧,劳动后及时清洗皮肤(避免用肥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