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宗林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个人简介】郑宗林,男,汉族,1954年4月生,陕西西乡人,在职研究生文化(西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评茶师、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兼职教师,1972年6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党组成员。
1972.06——1974.03 西乡县木竹坝公社干事;
1974.03——1977.09 西北农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
1977.09——1985.01 镇巴县水电局技术员、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队长;
1985.01——1987.01 镇巴县观音区副区长、区长;
1987.01——1990.12 镇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其间:1987.04—1987.08在中央农业干部管理学院浙江农大分校学习);
1990.12——1992.10 镇巴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其间:1991.04—1992.05江苏省泰县挂职锻炼,任泰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
1992.10——1995.08 镇巴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1995.08——2001.04 镇巴县委书记(其间:1995.09—1999.07在西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2001.04—— 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分管市农业局、民政局(老龄办)、民族宗教局、林业局(山川秀美办、防火办),水利局(防汛办),综开(扶贫)办,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市残联,市气象局,汉中供电局,地电汉中供电分公司,农发行汉中分行,省农信社汉中办事处。
省九次党代会代表。一届、二届市委委员,市一届、二届人大代表。【主要贡献】

对汉中的茶产业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茶叶专业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兼任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理工学院兼职教授,国家二级评茶师,高级工程师。自担任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以来,汉中的茶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市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分别由2004年的47.75万亩、5200吨、3亿元增至2009年的61.6万亩、1.25万吨、12亿元,增幅达23.6%、130.8%、300%。从标准编制,到品牌整合,从茶产业宣传,到地理标志申报,从标准化推广与培训,到项目资金扶持,离不开郑宗林副市长的大力支持、关注,甚至亲自参与。为了汉中的茶产业发展,亲自赴湖南农大学习茶叶专业知识。2009年12月,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上荣获中国茶产业发展特别贡献奖。1、成立了汉中市茶产业发展协调指导委员会,并担任主任。2007年,成立了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从此,汉中的茶产业发展有了专职机构。2、对全市茶叶进行品牌的有效整合,将全市20多个名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开创了陕西乃至全国茶叶品牌整合的先河。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先进经验,寻求出了茶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口,为做大做强茶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浙江大学权威评估,“汉中仙毫”茶品牌以6.17亿元的品牌价值入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3、汉中仙毫茶是汉中名茶的精华和总代表,成为我市第一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茶叶品牌。4、指导编制并出台了《汉中市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并于2008年开始在全市实施。5、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6、加强对汉中茶叶市场的监管,茶叶市场经营秩序不断规范,乱打品牌、用外地茶冒充汉中茶销售、茶叶包装物使用不规范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7、负责主编的汉中第一部茶叶专著——《汉中茶文化》,已基本定稿,今年3月份将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8、撰写的《汉茶赋》等文章及专业论文近20篇,分别在中省市有关刊物发表。9、在北京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茶乡发展论坛、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上作《古老的茶区 蓬勃的产业》的学术报告。10、先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中共汉中市委党校等举办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壮大茶经济”为主题的专题讲座10余次,先后在我市有关产茶县以普及宣传茶叶科普知识为内容举办技术培训15场次,培训市县党政机关干部及企业技术骨干3000余人次。11、以市政府名义,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赛茶大会,以市政府名义组团,组织企业先后赴北京、西安、深圳等地参加各种茶业博览会近10次,极大地提高了汉茶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