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大炮
历史1942年5月,德军围攻苏联的塞尔斯托波尔要塞,久攻不下。“多拉大炮”被调往前线。6月7日,“多拉大炮”共发射48发炮弹,塞尔斯托波尔要塞成为一片废墟。攻下塞尔斯托波尔要塞后,“多拉大炮”又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攻城战,最后落入苏联红军之手,结束其一生。
(施鹤群)
“大多拉”炮(Dora Gun)性能口径:800mm
入役:1942年
全炮长:约43m
炮弹重:7100kg
炮高:12m
系统全重:1350吨
最大仰角:53度
有效射程:40km
制造厂商:克虏伯
法国为了抵御德国的再次入侵,沿法德边界构筑了举世闻名的马奇诺防线。该防线全长351 千米,约由5600座永备工事组成。工事坚固,其掩蔽部顶盖与墙壁厚达3 .5 米。即使有像大贝尔塔炮那样420 毫米口径火炮的炮弹直接命中,也难以造成人员的伤亡与装备的损坏。
1935年,为了突破马奇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制一种超过“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级巨炮。依旧由德国著名的的克虏伯兵工厂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经过7 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一种800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它大得出奇,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 克虏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Dora(穆拉妻子的名字)],但德国炮兵则更喜欢叫它“大多拉”炮。
“大多拉”除了身管长度(32.48米)和射程(40多千米)不如“巴黎大炮”之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全炮约长 43 米、宽 7米、高 11 .6 米,有4 层楼那么高,重1350吨,几乎是“巴黎大炮”的两倍,它的块头之大,宛如一艘军舰;炮弹也大得惊人,有7 .8 米长,竖起来比两层楼还高,其中榴弹丸重4.1 吨。内装大量炸药,破坏力巨大,射程可达47千米;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弹丸则重达7 吨,内装200 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 .4 千米处厚度为0 .85米的混凝土墙。
“大多拉”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王牌,由一名陆军少将担任总指挥。射击时则由一名上校具体指挥。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达1400多名,加上两个担任防空任务的高炮团、警卫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共需 4000 多人。
作为对比,依阿华级战列舰 有9 门 406 毫米主炮,每发炮弹的重量才是 1200 多公斤,就足以在地面上炸出足球场那么大的大坑,一发炮弹就足以摧毁一个炮兵连,更不要说 多拉大炮的 7.1 吨重炮弹威力了。
在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战斗中,火炮特别是“大多拉”炮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多拉”火炮向该要塞的7 个主要目标共发射了48发巨型炮弹。剧烈的爆炸声似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一股股浓烟从要塞升起。炮弹降落之处, 立即化为废墟,尤其是其中有一发炮弹击毁了在席费拉亚湾北岸埋在岩石下30米深的一个巨型弹药库。令德军和苏军都为之震惊。尽管人们认为“大多拉”的真正效力与制造它的成本不成比例,即效费比很低,但“大多拉”在克里米亚的出色表现令参战的将士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