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助听器
互动(interaction)的概念来自于助听器硬件主体和其它交流器械、使用环境及个体需求之间相互影响、适应和学习的能动关系的认识。最初,这些关系是被动的(passive)、固定的(fixed)和单一的(one dimensional),从助听器功能上看,现在的技术已经从一个被动的辅助器械转变成一个能动的提升人际交流的互动平台,它不再仅起到听力补偿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行使其现代科技特殊赋有的全面交流功能。
互动助听器技术的临床应用不仅仅是硬件的组合,而是归功于近年来全球学者对人类大脑和听觉系统能动可塑性的深入研究的成果。几十年前,“熟能生巧”不过是工匠艺人重复劳动的褒奖而已,而今,神经生物学和听觉科学却赋予此重要的科学含义。数字听力工程技术能使冰冷的金属物件变成具有互动能力和生命特征的感官延伸体:真正成为人类听觉感官的延伸。就互动助听器技术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而言,德国雷比尼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著名科学家塞奇教授的最新论文《听皮层的概念形成》值得一读,他从神经生物学角度,介绍人类听皮层如何处理各种声音信号,如何进行分类和获取由信号传递的意义,尤其展示了该试验室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来解码听皮层处理各种声音信号的秘密的最新研究结果,其中包括发现左、右半脑分别对音调和音节处理时显示出的不同特点,从而提出右听皮层具有处理象啭音这种类型的声信号的特殊能力的解释。他的试验结果对于研究不同语言对左、右听皮层刺激不同有着重要意义,而成为为互动助听器的临床使用奠定了重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