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伯恩
个人简介艾瑞克·伯恩 [Eric Berne 1910.05.10-1970.07.15],美国心理学家,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魁北克,因心脏病逝于加利福尼亚。
他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作家,他自幼就立志继承父业。1935 年在麦吉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接著,进入美国耶鲁大学从事精神病学实习。实习结束后,应聘于纽约芒特宰恩医院,成为一名医生,期间曾接受过纽约精神分析学院的培训。之后供职于旧金山精神分析学院。10 年后,与弗洛伊德运动分道扬镳。
学说贡献伯恩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他在 20 世纪 50 年代独创的交往分析治疗体系。所谓交往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 TA,或称交流分析、沟通分析),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其目的旨在从对当事人的自我心理状态分析了解后,协助其认识现实,祛除幼稚冲动,学习成熟适应,从而重建自我永续的健康人生。
TA 属于集体治疗体系,因其对处于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中的个体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而得名,这三种自我状态是:儿童自我(指情感和欲望达到6岁以上程度的)、父辈自我(指父辈的价值和作用)、成年自我(指能在对先前发生的事情进行观察的基础上看待世界)。
相互平行的自我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我的儿童自我状态与你的父辈自我状态)最终几乎总是不明确的,只有相互不平行的自我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交流(例如,在你的成年自我状态与你的成年自我状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我的儿童自我状态与你的父辈自我状态之间的交流)。伯恩否认 S.弗洛伊德关于同时存在著本我、超我和自我的说法,认为上述三种状态均属自我机能。
构成上述理论基础的是“脚本论”(类似于 A.阿德勒的生活风格):
每个人在其早年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铸就一种他所经历的“生活脚本”(life script)。四种生活态度中的其中一种是假设“我的生活风格好(或不好),你的生活风格好(或不好)”。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脚本,同时又得到突破(时间和他人的注意),每个人都参与了交往规则。一旦不相适应的个体确认了“我的生活风格不好,你的好”,为了摆脱困境,他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风格。
用伯恩的话来说,集体治疗就是将相互作用保持在成年对成年自我的水平。他的众所周知的做法是:先让一组人对另一组人进行观察,然后加入其中发表评议和意见,再把两者的位置调换一下。例如:
一名酒鬼在接受治疗前必须答应某些条件:他必须戒酒并定期服用相应药物以示其诚意。这似乎最能说明伯恩在治疗探索中的基调。但彻底戒酒并非意味著已经治愈;只有当个体进行了充分的调整,摆脱了酒鬼的“生活脚本”并恢复社交性饮酒之后,才能说是治好了。
伯恩创办的《相互作用分析》杂志和国际相互作用分析协会一样,一直致力于探索相互作用分析领域的知识。
主要著作心理治疗中的相互作用分析:1961
组织与团体的结构和动力:1963
大众的游戏:1964
团体处置的原则:1966
人类爱中的性:1970
寒暄后你说些什么?: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