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水镜台
晋祠水镜台位于太原西南的晋祠,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
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
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
题晋祠水镜台
(七绝三首)
(一)
殿阁楼台四面风,
远观近视不相同。
水清如镜含天理,
善恶忠奸自辨明。
(二)
两匾同悬台上空,
康乾两代享盛名。
一文一武伯侄墨,
遒劲浑然乃巧成。
(三)
东坐西朝水镜台,
每逢祭祀把戏开。
瓮埋四口分双侧,
现代音箱由此来。
(1)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
(2)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而卷棚则是清代补建,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
(3)晋祠每年要举行数十次祭祀活动,其中的十三个祭日要唱戏,除了祭关帝时在那边的钧大乐台演出,其余都在水镜台上进行。每逢唱戏总是观众踊跃,为了解决离戏台较远的观众能听到演员的唱腔和道白问题,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想到了一个理想的扩音办法,那就是在台前两侧各埋下4个大瓮,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从而把声音传向较远的地方。据说,因为有了这大瓮音箱,观众不论站在庙里何处,都能听到台上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