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大吏

拼音:dà lì

基本解释

[local governor in feudal China] 指大官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详细解释

1. 大臣;大官。

《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宋苏洵《上皇帝书》:“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明 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夫人宋氏行状》:“夫人以书戒之,曰:‘利之陷人也贪,且反义事勉之,宁自吾,吾不厚是图,以为诸大吏笑足矣’。”

2. 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 骆公 督 四川 ,凡 滇 、 黔 、 陕 、 甘 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谘之。”

3. 指部将。

《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曹操注:“大吏,小将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