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是一种使用透镜做物镜,利用屈光成像的望远镜。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就是伽利略制造的折射望远镜,它采用凸透镜为物镜。由于玻璃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折射望远镜会产生严重的色差,因此,后来的折射望远镜多采用复合透镜作为物镜,即由两块以上的透镜组成,用来消除色差(如美国Meade公司的ED系列)。根据光路的不同,折射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两种。通常折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较小,即焦距长,底片比例尺大,从而分辨率高,比较适合于做天体测量方面的工作(如测量恒星的位置、双星的角距等)。折射望远镜最初的设计是用于侦查和天文观测,但也用于其他设备上,例如双筒望远镜、长焦距的远距照像摄影机镜头。较常用的折射式望远镜的光学系统有两种形式:即伽利略式望远镜[1]和开普勒式望远镜,其优点是成像比较鲜明、锐利;缺点是有色差。
优点:
使用方便、制造简单。
适合观测月亮、行星、双星,特别是对于大孔径的望远镜。
结构小巧、不需要额外的维护费用。
封闭的镜筒减弱了空气流动对成像质量的破坏,同时保护了光学镜头。
易于搬运,适合远距离的室外观测。
可以避免二次成像,形成高反差的像质。
通过消色差设计,可以很好的避免色差的出现。
缺点:
价格较牛顿式或卡赛格林式昂贵。
同样口径下,折射式望远镜较牛顿式或卡赛格林式更重、更长、体积更大。
由于口径的限制,不适合于观测深空天体比如河外星系、星云等等。
焦比较小的缺点造成利用折射望远镜来拍摄深空天体显得比较困难。
在消色差设计中,所得影像的色彩或多或少也会有一点的畸变。